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作者

高洁存

红河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 661100

引言:

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并流传下来的一种娱乐活动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其内容通俗易懂、玩法简便易行,且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高度契合。幼儿园大班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在身体协调性、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游戏有着强烈的兴趣和需求。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大班活动中,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还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大班民间游戏活动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的多维教育价值

(一)促进身体机能发展

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机能的发展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实现。民间游戏在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许多民间游戏都需要幼儿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参与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身体。例如,跳绳游戏需要幼儿手脚协调配合,在跳跃过程中,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得到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像丢沙包、跳房子等民间游戏,也能让幼儿在跑、跳、投掷等动作中,全面锻炼大肌肉群,促进身体各项机能的协调发展。同时,部分民间游戏还涉及手部小肌肉动作的运用,如翻花绳游戏,幼儿通过手指的灵活摆弄,能够使绳子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图案,这一过程中,幼儿手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得到有效训练,手眼协调能力也随之提高,为后续学习书写、绘画等技能奠定良好基础。

(二)激发认知思维发展

认知思维发展是幼儿园大班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民间游戏在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发展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幼儿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等方式来参与游戏,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以捉迷藏游戏为例,在游戏中,寻找者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留意躲藏者可能留下的线索,同时集中注意力倾听周围的声音,以便快速找到躲藏者,而躲藏者则需要思考如何选择隐蔽的地点,避免被寻找者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得到充分锻炼,思维的敏捷性也有所提升。另外,一些益智类民间游戏对幼儿思维能力的拓展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如七巧板游戏,幼儿需要根据不同的图形拼接要求,将七块不同形状的板块组合成各种图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思考板块的摆放位置、角度等,有效锻炼了空间思维能力。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民间游戏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大班活动中,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许多民间游戏都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紧密相关,例如,舞龙舞狮游戏通常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开展,幼儿在参与舞龙舞狮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还能了解到舞龙舞狮所蕴含的吉祥寓意,以及相关的民俗文化知识。此外,民间游戏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如合作类民间游戏需要幼儿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会尊重他人、互帮互助,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理念。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民间游戏的应用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偏差和教师培训缺乏两个方面。从教育理念来看,部分幼儿园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注重对幼儿知识的传授,将认识数字、学习拼音、背诵古诗等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对民间游戏所具有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在这些幼儿园中,民间游戏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活动,仅在课余时间偶尔开展,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无法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从教师培训来看,部分幼儿园并未将民间游戏相关知识和技能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导致教师对民间游戏的了解有限,缺乏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专业指导能力。部分教师仅了解少数几种常见的民间游戏,对民间游戏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教育价值以及组织指导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难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影响了民间游戏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二)材料与场地局限

材料和场地是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部分幼儿园在这两方面存在明显局限。在游戏材料方面,部分幼儿园民间游戏材料数量不足、种类单一,仅配备了跳绳、毽子等少数几种简单的民间游戏材料,且这些材料使用时间较长,存在陈旧、损坏等问题,难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幼儿园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导致部分游戏材料不适合幼儿使用。在场地方面,部分幼儿园由于建设规模有限或场地规划不合理,缺乏适合民间游戏开展的专门空间。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往往被分割成多个小块区域,用于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留给民间游戏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

(三)内容形式单一固化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的应用还存在内容形式单一固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游戏选择局限和缺乏创新改编。在游戏选择上,教师在组织民间游戏活动时,往往局限于几种常见的、流传范围较广的民间游戏,如跳绳、踢毽子、丢沙包等,而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丰富但流传范围相对较窄的民间游戏了解甚少,导致幼儿园大班民间游戏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兴趣需求和发展需求。在游戏形式和玩法上,教师大多按照民间游戏的传统玩法组织活动,缺乏对游戏的创新改编。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发生了一定变化,传统的民间游戏玩法在吸引力上有所下降,难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安全顾虑与家长认知偏差

安全问题和家长认知偏差也是影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应用的重要因素。在安全方面,幼儿园作为幼儿集中活动的场所,对幼儿的安全负有重要责任。部分民间游戏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跳绳游戏中幼儿可能会被绳子绊倒,丢沙包游戏中幼儿可能会被沙包砸伤等。出于对幼儿安全的顾虑,许多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开展采取谨慎态度,甚至限制部分民间游戏的开展,导致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在家长认知方面,部分家长对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缺乏了解,存在认知偏差。部分家长更倾向于让幼儿接受现代教育方式,如参加各种兴趣班、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等,认为民间游戏过于“传统”“落后”,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太大帮助,影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的顺利开展。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深化认识,提升重视程度

要解决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应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需要深化各方对民间游戏教育价值的认识,提升重视程度[1]。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教研活动、制作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在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展、激发认知思维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教育价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民间游戏纳入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幼儿园要结合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民间游戏课程方案,明确民间游戏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将民间游戏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深度融合,使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二)系统开发,丰富内容形式

针对民间游戏内容形式单一固化的问题,需要对民间游戏进行系统开发,丰富其内容形式。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民间艺人、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民间游戏,建立民间游戏资源库[2]。在收集过程中,要注重筛选那些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育价值高、安全性强的民间游戏,并对收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分类整理,注明游戏的玩法、规则、所需材料、教育价值等信息,为教师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同时,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大班幼儿的兴趣需求,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创新改编[3]。在改编过程中,可以从游戏规则、游戏材料、游戏场景等方面入手,如简化复杂的游戏规则,使其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新型游戏材料,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将民间游戏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场景等。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创新改编中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民间游戏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三)创设环境,提供资源保障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是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游戏材料方面,幼儿园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民间游戏活动的需求,丰富游戏材料的投放,并且要注重游戏材料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不仅要配备常见的民间游戏材料,还要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游戏材料 [4]。此外,要加强对游戏材料的管理,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定期对游戏材料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在场地设施方面,幼儿园要合理规划场地,优化场地布局。幼儿园可以根据民间游戏的类型和特点,设置专门的民间游戏活动区域,如设置跳跃区、投掷区、合作游戏区等,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如在跳跃区铺设柔软的垫子,在投掷区设置安全的目标等[5]。同时,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户外空间和周边环境资源,为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如组织幼儿在幼儿园的操场、花园或附近的公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民间游戏的乐趣。

(四)家园协同,共建传承生态

民间游戏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加强家园协同,共建民间游戏传承生态。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建立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向家长介绍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情况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等,让家长充分了解民间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同时,要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来,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 [6]。幼儿园还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民间游戏活动,如举办亲子民间游戏运动会、亲子民间游戏创意大赛等,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不仅能够陪伴幼儿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还能加深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转变对民间游戏的认知偏差,提高对民间游戏的支持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具有丰富的多维教育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展、激发认知思维发展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民间游戏的研究,不断探索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让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秦玉蓉 . 信息化背景下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实践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10):83-85.

[2] 邓富元 , 孙山 . 传统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策略研究 [J].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06):43-46.

[3] 丘丽红 . 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价值研究 [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43(07):140-143.

[4] 郭玲玲 . 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探析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07):48-50.

[5] 张宇. 民间泥塑融入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的行动研究[D]. 成都大学,2023.

[6] 易莉丽 . 幼儿园大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 [C].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2022: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