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下小学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路径分析

作者

肖姗

乐山市市中区剑峰镇中心小学

引言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元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将小学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既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又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小学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双减”下小学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的重要性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如春节的贴春联、挂灯笼,端午节的制作香囊、绘制龙舟,中秋节的制作月饼、赏月等,这些传统习俗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小学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的结合,让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如剪纸、年画、刺绣、面塑等,这些民间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手法,蕴含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在美术课程中融入传统节日元素,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这些民间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生在创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美术作品时,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增多。将小学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减轻学习压力。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趣味性,学生对传统节日充满好奇和兴趣,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参与到传统节日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双减”下小学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的路径

(一)挖掘传统节日中的美术资源

教师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挖掘其中蕴含的美术资源,包括节日的装饰、服饰、食品、手工艺品等。例如,春节期间的春联、窗花、年画,元宵节的花灯,清明节的风筝,端午节的香囊、五彩绳,中秋节的月饼模子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美术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实物或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节日的艺术魅力。

(二)设计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美术课程

根据不同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设计相应的美术课程。例如,在春节前,可以开设“春节的装饰”课程,让学生学习制作春联、窗花和灯笼;在端午节,可以开设“香囊制作”课程,让学生了解香囊的历史和文化,学习香囊的制作方法;在中秋节,可以开设“月饼绘画”课程,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月饼的形状、颜色和图案。课程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三)开展美术实践活动

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例如,在学校举办传统节日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如参与春节庙会的装饰布置、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绘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

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美术学习中。例如,在传统节日期间,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一起包粽子、做月饼、剪窗花等,让学生在家庭的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温暖和乐趣,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小学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某小学的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实验。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组,采用将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美术作品评价和问卷调查。

(一)美术作品评价

从学生的美术作品来看,实验组学生的作品更具创意和个性,能够将传统节日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作品的主题更加明确,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而对照组学生的作品相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文化内涵。

(二)问卷调查

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知也更加深入。实验组学生在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结论

“双减”政策为小学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挖掘传统节日中的美术资源、设计相关的美术课程、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和加强家校合作等路径,能够将小学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标。实证分析也表明,这种结合方式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小学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的结合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晓岑 .“双减”下小学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路径分析 [J].教育界 ,2023,(19):89-91.

[2] 周海燕 .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以窦村石刻为例 [J]. 生活教育 ,2025,(03):104-106.

[3] 李荣 . 浅谈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3,(10):117-119.

[4] 戴艺涵 . 传统戏曲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J]. 魅力湖南 ,2024,(06):19-21.

[5] 宋嫚 . 例谈小学美术单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4,(S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