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
张蕾
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徐州市贾汪区 221011
前言:
初中地理学科身为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基础学科,携带着大量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壮丽的山川地形、多样的气候属性、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错综的国情情形等。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阶段中,部分教师依然有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倾向,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时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安排,引发学生在地理学习时难以树立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强烈的国家认同感。面对这一背景,摸索初中地理教学跟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的路径,把爱国精神培育融入地理教学的全阶段,成为现今初中地理教育亟待处理的突出课题,这不仅是落实新课标育人理念的必要要求,也是培养承担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迫切要求。
一、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恰是这一要求的切实体现。地理教学环节渗透爱国情怀,可使学生在把握地理知识时,形成正确的国家理念及民族意识,令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契合,实现知识教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而且地理学科潜藏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给育人构建了天然框架,初中地理教材涉及的领土范畴、地形轮廓、气候特点表现、资源分布态势等内容,直接展现出祖国的旷阔与富足;涉及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发展当前态势与挑战,将这些内容跟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能引导学生在认识祖国地理风貌进程中,自然而然滋长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避免了空洞的言辞说教[1]。
二、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深挖地理教材,提炼爱国教育素材
教材内地理知识与爱国元素天然交织,若仅把重点置于知识传授层面,会造成价值引领的空白,需通过系统精心挖掘,实现爱国教育与学科内容的深度融合。
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中国的疆域”为例,教师开展“位置与范围”讲解时,利用柱状图对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的经纬度跨度加以对比,标注诸如“东西跨越 5 个时区”“南北跨越近 50 个纬度”的数据,同步呈现《尼布楚条约》等历史文献对疆域所做的记载,展现现今领土完整的历史传承轨迹。对“邻国与海洋”展开分析的,在政区图上,用不同色调标注陆上邻国与隔海相望国家。“行政区划”这部分采用“一省一逸事”形式,拼图时需简要阐释该省区的战略价值要点,例如其他地区所蕴藏的樟脑资源、海南在南海的门户地位特征。课后布置“疆域守护”方面的微写作内容,让学生化身为乌苏里江的渔家子弟、帕米尔高原的边防勇士等角色,阐述对守护国土的感悟。
(二)结合乡土地理,厚植家国情怀
乡土地理是学生生活与国家认知彼此勾连的桥梁,教师可以以具体的地形为探究切入点,可将抽象的国家地形知识转变为具象形态,避免爱国教育成为空中楼阁。
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中国地形”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地区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呈现出徐州地形的相关图表,标注微山湖、云龙山以及黄淮平原等各类地形单元,引领学生留意其与中国“东部平原、中部丘陵、西部高原”地形布局的关联,如徐州位于黄淮平原和鲁南丘陵的过渡区域,为华北平原南部边缘关键节点。学生分析地形成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徐州汉墓群分布的特征,解析黄淮平原泥沙沉积与古代农耕文明发展的关联,对黄土高原与徐州丘陵的土壤特征差异开展对比,说明本地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的地理支撑。同时,拟定“地形与城市发展”相关分析任务,借数据呈现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区域的平原丘陵过渡地段,跻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行列的区位优势情况,关联“一带一路”规划中徐州物流枢纽的核心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地形与民俗”研讨,将徐州梆子戏的高亢唱腔和黄土高原信天游做差异对照,审视地形对民俗文化形成起到的作用,加深对家乡与国家文化关联性内涵的认知 [2]。
(三)开展实践活动,践行爱国理念
实践活动是爱国认知向行为转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具体操作使学生在行动中增进认同,避免爱国教育只停在口头。
教学课堂上教师可开展“疆域测绘模拟”活动,凭借简易测绳与指南针,在校园空间内进行“领土”边界模拟度量,绘制按比例缩放的地图,标记“领土”空间的“山川布局”,实施“边界协定”模拟签署操作,明晰国家疆域界定的郑重性。也可以安排“家乡地形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徐州云龙山的岩层走向,采集本地土壤样本,将其与教材中黄土高原土壤样本做对比,对观察到的数据做记录处理,审视本地地形在华北平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同时深化爱国理念,设置“红色地形探寻”活动,组织学生赴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周边地区实地探查,开展战役遗址坡度与河流走向的测量工作,依照史料探究地形对战役部署造成的影响,并依靠 GPS 定位来标记当年战斗的相关点位,制作出地形与战斗进程的关联图示[3]。
结束语: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化且长久的工程,需要教师持续革新育人理念,改造教学实施办法。本文借助阐述相关意义与探索具体策略,为初中地理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实践思路,在现实的教学实施环节里,教师要深度挖掘地理学科育人内涵,把爱国情怀的塑造与地理知识的讲授紧密融合,引导学生在认知祖国大好山川、熟知国情国策的时段,渐进式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还需结合学生认知特性与教学实情,进一步改进融合路径,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地扎根。
参考文献:
[1] 顾军 . 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精神的策略 [J]. 吉林教育 ,2025,(01):44-46.
[2] 姜攀 .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研究 [D]. 信阳师范学院 ,2023.
作者一姓名:张蕾;性别:女;出生年月:198512 ;籍贯:山东 民族;汉族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