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赋能幼儿探究式学习的路径与实践
冯仁晓
昆山开发区绿地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
随着教育朝着数字化转变的逐步推进,教育技术已不再仅仅充当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变成了重新构建幼儿探究式学习场景、扩大学习范围、加深学习感受的核心要素。本文将会从教育技术与幼儿探究式学习之间的适配性入手,系统地剖析赋能的途径,从而给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教育技术与幼儿探究式学习的适配性分析
幼儿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于“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这个过程十分注重幼儿的主体性、体验性以及互动性。教育技术在满足这些需求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二者的适配性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首先,能够满足幼儿“直观感知”的学习需要。幼儿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而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内容。举例来讲,通过 3D动画去展示“种子发芽”的整个过程,幼儿就能够清楚地看到胚根突破种皮、子叶展开以及幼苗生长的动态变化情况,这种可以看见的呈现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图片讲解,更加容易激发出幼儿的探究兴趣;AR 技术能够将虚拟的“小动物”“植物”投影到真实场景当中,幼儿通过触摸、互动的方式与“虚拟对象”进行交流,达成了从“抽象知识”到“具象体验”的转变。其次,能够支持幼儿展开“个性化”的探究过程。每个幼儿的兴趣点、探究速度以及认知水平都不尽相同,传统的集体式探究活动很难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教育技术通过“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为幼儿提供量身定制的探究方案:比如,在“认识动物”的探究活动里,系统会依据幼儿的兴趣(像是喜欢哺乳动物或者鸟类)推送与之相关的资源(图片、视频、互动游戏等);当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碰到难题(比如没办法区分“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时,系统会自动给出“动画讲解”或者“分类小游戏”之类的辅助内容,帮助幼儿攻克难点,达成“因材施教”的探究学习。最后,能够拓展幼儿探究的“时空边界”。幼儿的探究活动经常会受到物理环境的制约,例如没办法直接观察到“深海生物”“火山喷发”等场景。教育技术能够突破这一局限:借助 VR 技术,幼儿仿佛“置身”于深海场景之中,观察鲸鱼、珊瑚的生存状态,让探究活动从“幼儿园内部”延伸至“广阔时空”[1]。
二、教育技术赋能幼儿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路径
(一)构建“数字化探究资源库”,奠定探究基础
优质的探究资源是推动幼儿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基础。幼儿园能够与教育技术企业、高校携手合作,搭建起“按领域、按年龄段划分”的数字化探究资源库。该资源库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艺术创造”这三大领域,从而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探究方面的各种需求。在资源规划设计环节,一定要充分遵照幼儿的认知特性:针对中班幼儿群体,资源主要以“互动图片”以及“简短动画”为主。就比如在“认识颜色”的相关资源当中,幼儿要是点击不同颜色的“虚拟水果”,就会播放对应的颜色名称发音,还会展示水果生长场景。而对于大班幼儿,资源里可以增添“虚拟实验”和“探究任务”。像在“水的三态变化”的资源中,幼儿借助调节“温度滑块”,能够观察到水结冰、蒸发的整个过程,并且完成“记录水的变化”这样的探究任务。与此同时,资源库还要具备“教师自定义上传”的功能,教师可以把幼儿在日常探究活动里拍摄的照片、视频(比如“种植小番茄”的过程)上传到资源库里面,形成“班级专属的探究资源”,这样就能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归属感,提高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二)创设“沉浸式探究场景”,激发探究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技术能够通过打造“沉浸式探究场景”,让幼儿在仿佛“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之中激发出探究的欲望。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予以实现:其一为“虚实融合场景”。运用 AR 技术把虚拟元素与真实环境有机融合起来,使得幼儿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探究。举例来说,在“春天的植物”这一探究活动中,教师在幼儿园的花园里设置 AR 识别点,幼儿使用平板电脑对花朵进行扫描,屏幕上便会呈现出花朵的名称、生长周期,同时还会出现“虚拟小蜜蜂”,幼儿需要跟着“虚拟小蜜蜂”在花园中寻找其他花朵,并完成“记录春天的花”这项任务。这样的场景既保证了幼儿与真实自然环境的接触,又凭借虚拟元素提高了探究的趣味性以及挑战性。其二是“全虚拟场景”。借助 VR 技术营造出“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探究场景,例如,“太空探险”“古代农场”之类的场景。在“太空探险”场景当中,幼儿佩戴 VR 眼镜之后,就好似“置身”于太空舱之内,通过操控虚拟手柄“驾驶”太空舱,观察地球、月球的外观形态,收集“太空岩石”样本,并且回答诸如“月球上有空气吗”“地球是什么颜色的”等探究性问题。在场景规划设计时,必须把控好 VR 设备的使用时长(每次不得超过 10 分钟),以此防止幼儿出现视觉疲劳,同时添加“语音引导”功能,帮助幼儿清晰明确探究目标。
(三)设计“互动式探究活动”,深化探究过程
幼儿的探究式学习需要通过“动手操作、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理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互动工具,让幼儿在“玩耍与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学习”。一方面,利用“触控交互设备”来设计“操作型探究活动”。比如说,在开展“认识人体器官”的探究活动期间,幼儿园配置了“触控一体机”。小朋友们通过在屏幕上对“虚拟器官”(像心脏、肺等)进行点击以及拖拽的操作,把这些“虚拟器官”安放到人体轮廓的恰当位置。一旦放置准确,就会播放展示器官功能的动画(例如心脏跳动的过程);要是小朋友操作有误,设备就会弹出“提示对话框”(比如“心脏处于胸腔的左侧,再尝试一下吧”),以此来引导小朋友纠正错误。小朋友们的探究学习并非仅仅属于个人行为,同样需要借助合作交流来拓宽思维 [2]。
教育技术为幼儿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它不仅能丰富探究资源、创设探究场景,还能优化探究过程、完善探究评价,助力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探中学”中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夏楠. 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 [J]. 2024.
[2] 张莉莉 .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C]// 广东教育学会 2024 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九届广东省中小学校 ( 园 ) 长论坛论文选(三).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