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借助主题班会实现育人目标的策略
莫晓玲
云浮市第五小学 527300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蓬勃发展、价值观初步萌芽的黄金时期,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肩负着培育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重任。主题班会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载体,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品德熏陶、行为引导的温暖途径。一场富有针对性与吸引力的主题班会,能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小学主题班会在开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探寻小学班主任借助主题班会实现育人目标的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主题班会的育人价值
2.1 塑造正确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奠基的关键时期,主题班会可围绕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爱国敬业等温暖主题开展活动。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故事与沉浸式互动体验,引导学生在心中种下正确价值观的种子,培育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2 培养良好品德
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主题班会能针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开展文明礼仪、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等方面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反思自身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成为有品德、懂礼貌的好孩子。
2.3 增强班级凝聚力
主题班会为班级学生搭建了共同交流、协作的平台,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小组竞赛等形式,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了解与信任,让班级凝聚力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增强,让团队合作精神深深扎根,营造出和谐融洽、充满温情的班级氛围。
2.4 提升综合能力
在主题班会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学生需参与讨论、表演、展示等环节。这一过程如同一场能力历练,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绽放成长光彩。
三、当前小学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3.1 主题设计缺乏针对性
部分班主任确定主题班会主题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与实际存在的问题。主题要么过于宽泛空泛,要么陈旧过时,无法触动学生心灵、引发情感共鸣,最终导致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3.2 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一些主题班会仍沿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模式,班主任在台上单向宣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倾听。形式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如同“旁观者”,无法真正投入其中,难以达成预期育人目标。
3.3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过度主导,将自己视为“主角”,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育,缺少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自身积极性与创造性被压抑,无法在班会中实现自我成长与表达。
3.4 缺乏后续跟进和评价
主题班会结束后,许多班主任未能及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反馈,也未对班会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后续跟进与解决。如同一场“虎头蛇尾”的活动,班会效果难以持续,育人目标沦为空谈,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四、小学班主任借助主题班会实现育人目标的策略
4.1 精心设计主题,增强针对性
结合学生实际:班主任需用心走进学生生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与生活状况,敏锐捕捉学生存在的问题与需求,以此为依据确定主题。例如,发现学生中存在浪费粮食现象,便可开展“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让教育直击问题核心。
贴合时代热点: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富有时代气息的主题,能瞬间点燃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比如,围绕环保热点开展“绿色生活,守护地球”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教育紧跟时代步伐。
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设计分层递进的主题班会。
低年级可聚焦行为习惯养成、文明礼仪教育;高年级则可深入探讨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让主题班会始终贴合学生成长需求。
4.2 创新班会形式,提高吸引力
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打破传统讲座、讨论的局限,引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知识竞赛、案例分析、实地参观等丰富形式。例如,开展“交通安全知识”主题班会时,组织交通安全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比拼中加深知识记忆,让教育充满乐趣。
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主题班会注入鲜活元素。比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时,播放爱国题材电影片段或纪录片,用直观画面与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教育更具感染力。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与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验、感悟。例如,“关爱他人”主题班会后,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养老院或孤儿院开展慰问活动,让学生在付出与陪伴中体会关爱他人的快乐,让教育落地为真实行动。
4.3 强化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主任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全程参与主题班会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让学生自主选主题、设计活动形式、准备节目,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创造”,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主动性。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真诚对话,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与想法。讨论问题时,认真倾听学生发言,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班会活动,让学生在协作中相互学习、彼此帮助。例如,“团队合作”主题班会中,组织学生分组参与团队游戏或项目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结语
小学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传递温暖、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育人价值。面对当前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小学班主任需用心设计主题、创新形式、强化互动、做好跟进,让主题班会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通过这些有效策略,切实提升主题班会的育人实效,助力小学生在温暖的教育氛围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同时,班主任也要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创新主题班会的开展方式,紧跟新时代小学教育发展步伐,让主题班会绽放出更耀眼的育人光芒。
参考文献:
[1] 小学班主任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纪晓慧 . 智力 ,2025(09)
[2]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 浮海牛 . 成才 ,2024(20)
[3] “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 王闫 . 当代家庭教育 ,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