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路径探究

作者

石林林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数字创意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11

1 引言

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5- 2027)》的出台具有重大指导价值。该方案明确指出,需强化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推动党的领导全方位融入职业院校治理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方案要求深化党组织与产业链党组织的对接专项行动,创新校企党支部联建模式,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效应,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育人功能 [1]。这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指明了路径,同时也对党建工作如何更有效地服务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对于而言,该方案的出台意味着党建工作需更加紧密地契合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更新迅速、业态多元等特征,这要求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契合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为产业培育具备坚定政治立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

2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面临的困境

2.1“两张皮”现象的量化呈现

当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中仍然较为突出,也不例外。根据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度的调查问卷,2024 年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 的教师认为党建活动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度不足。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党建工作在融入业务工作过程中存在显著脱节问题——党建活动未能充分结合专业教学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导致教师参与党建活动的内生动力不足,党建工作对专业教学的支撑作用难以有效释放。

2.2 典型课程的融合缺失案例

以三维动画课程为例,作为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在教学实践中未能有效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直接导致课程思政评分低于院校平均水平。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过度侧重动画建模、骨骼绑定等技术环节的传授,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渗透 [3]。例如,在动画分镜设计、角色情感表达等教学模块中,未将红色故事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可视化创作素材,导致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未能同步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偏离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

2.3 现象的延伸性影响

这种“两张皮”现象并非孤立存在于课程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领域同样凸显。如在企业实训项目中,未能将党建要求转化为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内容;在行业技术研讨中,忽视了党建引领对技术创新方向的价值引导。此类问题的叠加,严重制约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协同发展,也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时代要求形成明显落差。

3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业务“魂骨血肉”融合体系构建研究

3.1 筑牢融合发展的认知根基

强化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思想认识,是破解当前‘两张皮’现象的首要前提。需从根本上明确,二者并非割裂的个体,而是相互促进、协同共生的有机整体 ——党建为业务工作提供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业务则为党建落地提供实践载体和检验标准。应通过专题学习会、产业党建论坛等形式,深入解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中“党建引领产教融合”的核心要求,以确保教职工充分理解产教融合在培养“红色工匠”中的战略意义,并为实现到 2025 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 个左右、培育1 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目标做出贡献。

思想认识的深化需要转化为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基层党组织应建立“党建 - 业务”双融双促责任清单,将课程思政融入度、校企党建联建成效等指标纳入年度考核体系,改变以往党建考核“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 [4]。例如,在数字影视专业教学研讨会上,同步引入党建议题,要求教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的具体路径。通过将融合要求嵌入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如实训项目立项、毕业设计评审等,形成“业务开展到哪里,党建就覆盖到哪里”的工作格局,从思想根源上消除“党建与业务无关”的错误观念。

3.2 构建“魂骨血肉”协同融合路径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绝非简单的机械结合,而是要在目标、过程和结果上实现深度契合,形成和谐共生的有机状态。对于而言,需构建“魂、骨、血肉”三位一体的融合架构:将抓好党建作为“魂”,为各项工作提供精神引领和政治保障;将人才培养作为“骨”,明确育人目标与党建要求的内在统一;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工作视为“血肉”,让党建工作在具体业务中落地生根、展现活力。

在教学环节,应推动党建元素与专业内容的创意融合。例如,在数字动画专业的角色设计课程中,可引导学生以革命先烈、时代楷模为原型进行角色形象创作,使学生在掌握角色建模技术的同时,深入理解人物背后的精神内涵;在新媒体运营课程中,组织学生策划“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项目,运用短视频剪辑、H5 制作等专业技能,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故事。这种融合方式既避免了党建教育的生硬说教,又能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洗礼,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科研领域的融合需聚焦产业发展中的红色创新方向。学院可设立“党建 + 数字创意”专项科研基金,鼓励教师围绕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开展研究,例如利用 VR 技术还原革命历史场景、开发红色主题互动游戏等。同时,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把红色文化数字化项目引入课堂案例库,形成“科研促教学、党建领方向”的良性循环。在管理和服务层面,应建立“党建 + 业务”协同工作模式,比如在学生管理中实施“党员导师制”,由党员教师负责对接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成长,将党建工作的温度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3.3 建立三级联动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度体系,是保障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应构建“学院党总支领导 + 党支部具体负责 + 党员全员参与”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落实的融合工作格局。

学院党总支作为领导核心,需统筹规划融合发展的总体方案与实施细则,确保党建工作目标与业务工作指标同步部署、同步考核[5]。例如,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时,明确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校企党建合作项目数量”等融合指标纳入党总支工作考核体系,并与学院年度评优、资源分配直接挂钩。同时,党总支应定期召开“党建与业务融合推进会”,分析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跨部门、跨专业的融合难题,确保融合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党支部作为落实融合工作的具体责任主体,需结合专业特色制定支部层面的融合实施方案。数字动画党支部可开展“红色动画创作工坊”活动,将“三会一课”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数字影视党支部可组织“党员先锋摄制组”,深入革命老区拍摄红色纪录片,让组织生活与专业实践紧密融合。党支部书记需每月向党总支汇报融合工作进展,并建立‘月调度、季评估、年总结’的工作机制,以确保各项融合举措有效落地。

党员全员参与机制的建立,旨在激发融合工作的内生动力。学院可推行“党员融合责任区”制度,依据党员专业特长与岗位特点,划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不同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融合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如带头开发融合课程、指导学生红色创意项目等。同时,建立党员融合工作积分制,以参与融合项目的表现为党员评议、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营造“人人参与融合、个个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此外,还需完善校企党建联建制度,与数字创意企业党组织共同制定《校企党建融合工作规范》,明确在实习实训、人才共育等方面的融合职责,推动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4 优化组织架构与带头人培育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培育高素质的党组织带头人,是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组织保障。应根据专业布局和业务特点,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组织体系,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在组织层面无缝对接。

在党组织设置上,可打破传统的行政班级或教研室界限,按照“专业相近、业务相关”的原则组建功能性党支部。例如,将数字动画、游戏设计等关联度较高的专业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编入“数字文创党支部”,便于围绕共同的专业领域开展融合活动;针对校企合作项目较多的特点,成立“校企联合党支部”,吸纳企业党员技术骨干参与组织生活,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实践的深度对接。同时,在重要业务部门和实训基地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技术攻关小组”,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一线得到充分发挥。

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其素质能力直接影响融合工作的成效。学院应实施“党支部书记双育工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将其培育成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党的理论水平较高、党务工作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带头人 [6]。具体措施包括:定期组织党支部书记参加“党建与数字创意产业融合”专题培训班,邀请党建专家和行业领军人才授课,提升其把握融合方向、创新融合方法的能力;安排党支部书记到优秀企业党组织挂职锻炼,学习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先进经验;建立党支部书记工作手册,明确其在课程思政建设、党员教师培养等融合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工作流程。

此外,还需建立党支部书记考核激励机制,将融合工作成效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对在融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支部书记,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激发其推动融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设置的优化和带头人队伍的强化,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4 结语

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既是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要求的必然举措,也是破解“两张皮”困境、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的关键路径。本文构建的“魂骨血肉”融合体系,从认知根基、协同路径、保障机制、组织支撑四个维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框架——通过思想引领与制度约束筑牢融合基础,以“党建为魂、育人为骨、业务为血肉”实现创意融合,依靠三级联动与校企联建强化融合保障,凭组织优化与带头人培育夯实融合支撑,有效回应了数字创意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未来,需持续动态调整融合策略,紧跟产业技术革新与教育改革方向,不断丰富“党建 + 数字创意”的实践场景,让党建引领真正成为推动学院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职业教育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更具行业特色的实践样本。

参考文献:

[1] 张喆,张科海,安亚强。校企 “八共” 联合创建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 [J]. 陕西教育(高教),2024(05):6-7+11.

[2] 周仕飞,宾晓芸。深化 “一融双高” 建设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N]. 中国教育报,2025-01-17(005)。

[3] 黄玉华,毛好喜。党建引领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 “双元” 育人探索 [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36-38.

[4] 车秀兰。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值得关注的 “吉林实践”[J].教育与职业,2022(24):5-11.

[5] 王晓洋。产教融合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同育人实践路径探索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0):82-86.

[6] 胡晓军,蒋丽。党建引领聚合力 赋能产教深度融合 [N]. 中国教育报,2025-04-29(005).

[ 基金项目 ]

基金项目: 2024 年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路径探究(项目编号:ZX2024032)

作者简介:石林林,1989.10,女,汉,江苏南通,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