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活力提升的高校团建育人工作策略

作者

李雯雯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天津市 300270

前言:随着社会发展变化,高校学生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思想越来越复杂。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发力,通过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提升学生心理韧性与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纵观当前高校团建工作现状,由于工作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整体缺乏活力,发挥的育人效果不明显。新形势下,为了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共青团要及时调整工作模式,通过创新工作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等提升活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充分整合现代化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于以前。高校共青团在思想引领工作中要与时俱进,顺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借助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创新工作方式,以此强化育人功能。

1. 优化新媒体传播内容。传统媒体的思想话语体系具有说教式、指令式特征,难以吸引学生,甚至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了迎合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高校共青团首先要把好新媒体传播内容的质量关,紧跟高校学生关注的话题与社会热点事件,选择贴合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链接青年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等,同时要注重信息内容的艺术体验与视觉效果,以此提升学生对传播内容的接受度。

2. 基于线上平台创新工作形式。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开展“云团课”“云研学”“云团日”等活动,实现双向互动。以“云研学”为例,共青团可以开发线上红色研学阵地,围绕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挖掘资源并上传到平台上,组织青年学生围绕红色精神、红色主题开展研学活动,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 [1]。在“云研学”过程中,共青团要注重青年学生的互动体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并主动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

二、加强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高校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摆脱就业难的困境是青年学生关注的话题。基于活力提升展开高校团建育人工作,共青团要加强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通过传授学生与就业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为其未来就业奠基,缓解学生压力,提升育人工作效果。

1. 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在学生就业指导上,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丰富的就业资源。因此,共青团要与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共同制定就业指导方案,为青年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技能培训等 [2]。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2. 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活动。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高校共青团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青年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同时,共青团还可以借助合作机会了解企业的人员招聘需求,再将企业的岗位要求传递给青年学生,增强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

3. 组织职业经验分享活动。为了缓解青年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共青团可以邀请社会人士、优秀校友等来校举办职业经验分享活动或就业讲座等,为在校青年学生传授就业技巧,分享有价值的就业经历,以此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便于学生根据行业趋势、前景以及自身情况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3]。

三、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应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团支部与社会的联系,提升活动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此提升育人效果。

1.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共青团可以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带领青年学生参与社区健康服务、关怀留守儿童等;组织支教活动,带领青年学生开展长期或短期支教,提升青年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组织环保行动,带领青年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参与河道清理、植树等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2. 开展社会调研活动。高校共青团可以围绕地方发展与社会热点等问题组织青年学生展开调研并撰写报告,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可以组织学生考察地方历史文化,要求学生围绕考察结果撰写宣传材料、调研报告,以此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校共青团可以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使学生客观认识创新创业,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外,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开展创业实践,而共青团提供创业培训与指导,为青年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此提升育人工作效果。

四、加强团组织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团建育人工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组织工作队伍的力量,因此,基于活力提升展开团建育人工作,需要加强团组织工作队伍建设。

1. 优化选拔机制。在选拔团干部时要严格标准,确保所选择的团干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政治素质与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要拓宽选拔渠道,遵循民主推荐与公开竞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渠道选拔的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以此提升共青团组织活力。

2. 强化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培训等活动,更新团干部的工作理念,使团干部掌握新时期的工作方法。同时,通过轮岗、挂职等方式提升团干部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共青团的团建育人工作效果。

结论: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共青团要以培养“新时代好青年”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与时俱进,根据高校学生的思想诉求与现实条件提升组织活力。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整合现代技术、加强就业指导、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强化育人工作效果,从而更好地适应培育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与新形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更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张宁馨 , 谭思源 . 网络亚文化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机制研究 [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 2024, 22 (03): 26-30.

[2] 李菁菁 , 刘淑兰 .“新时代好青年”目标导向下高校共青团的育人路径 [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01): 59-63.

[3] 韩雨晴 .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路径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3, (10):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