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情境创设与幼儿兴趣激发的评价
龚晨 冼昌雪
苏州市吴中区阳光水榭三之三幼儿园 215100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活动课程中的情境创设与幼儿兴趣激发对于顺利实现这一过渡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情境创设与幼儿兴趣激发的评价问题。首先阐述了相关概念及重要性,接着分析了情境创设和幼儿兴趣激发的有效策略,进而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目标、原则、内容及方法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期望为提高幼小衔接活动课程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幼小衔接活动课程;情境创设与幼儿兴趣激发;评价
引言
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桥梁,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模拟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场景,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环境;而激发幼儿兴趣则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如何科学地评价情境创设与幼儿兴趣激发的效果,目前仍存在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地方。准确的评价不仅可以了解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效,还能为后续课程改进提供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在幼小衔接这一关键阶段,活动课程里的情境创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情境创设助力幼儿平缓过渡到小学环境。幼儿园与小学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幼儿入学后易产生陌生感与不适感。通过在活动课程中巧妙创设类似小学课堂、课间活动等情境,幼儿能提前熟悉小学的空间布局、作息时间以及学习规则。比如模拟小学教室布置,安排固定的上课和课间休息时间,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的节奏,减少入学后的不适应,为顺利融入小学学习生活铺就道路。
2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
2.1贴合幼儿认知特点,增强学习吸引力
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生动、有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和理解。在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情境创设正是利用了这一认知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例如,在语言活动课程里,教师想要教幼儿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如果只是单纯地在黑板上书写汉字并让幼儿认读,可能会让幼儿觉得枯燥乏味。但倘若创设一个“森林图书馆”的情境,把教室布置成图书馆的样子,摆放各种带有简单汉字标注的“图书”道具。幼儿们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图书馆中,他们会像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新鲜事物一样,对这些带有汉字的“图书”充满好奇,主动去翻阅、认读上面的汉字。
2.2提供丰富体验机会,拓展兴趣维度
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的情境创设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机会,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接触到各种新鲜事物,从而拓展兴趣的维度。在科学活动课程中,教师创设“神奇的实验室”情境。在这个情境里,幼儿可以看到各种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试管等,还能亲自参与一些简单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像“会跳舞的盐”“彩虹牛奶”等。
2.3促进情感共鸣,深化兴趣内涵
情境创设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记忆相呼应,从而引发情感共鸣,进一步深化兴趣的内涵。在社会活动课程中,创设“温暖的社区”情境。教师将教室布置成社区的模样,设置不同的场所,如社区医院、超市、警察局等,并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顾客、警察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模拟社区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互动。
3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情境创设与幼儿兴趣激发的策略
3.1基于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熟悉感与兴趣
生活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源泉,在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基于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能够让幼儿产生强烈的熟悉感,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创设“家庭厨房”情境用于开展数学和生活技能相关活动。在这个情境里,幼儿仿佛置身于自家厨房,教师准备各种厨房用品和食材道具。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帮忙准备晚餐,计算需要多少餐具、食材的用量等,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量关系和简单的加减法。
3.2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增强趣味性与吸引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能够以其独特的声、光、影效果,增强情境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创设故事情境。例如,在语言活动课程中,教师想要讲述一个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故事。通过播放精心制作的动画视频,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的角色形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瞬间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会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沉浸在动画营造的情境中。
3.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体验中激发兴趣
角色扮演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社会情境的平台,让他们在体验不同角色的过程中,激发对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在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可以设计多种角色扮演情境。比如“幼儿园小广播电台”情境,幼儿分别担任播音员、记者、编辑等角色。播音员需要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播报新闻,记者要采访其他小朋友并记录信息,编辑则负责整理和撰写广播内容。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合作,同时对广播电台的工作流程有了初步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媒体行业的兴趣。
3.4设置问题悬念情境,引发幼儿好奇心与探索欲
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在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设置问题悬念情境能够巧妙地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设置问题悬念。例如,在一节科学活动课上,教师拿出一个密封的盒子,告诉幼儿里面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让水往高处流。这个悬念立刻引起幼儿的好奇,他们纷纷猜测盒子里是什么。此时,教师并不急于揭晓答案,而是引导幼儿一起通过实验和探索来寻找真相。在探索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幼儿了解虹吸原理,幼儿在解开悬念的过程中,充满了兴奋和成就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大大增加。在语言活动课程中,也可以运用问题悬念情境。教师讲述一个故事开头:“在一个神秘的森林里,小兔子发现了一扇闪闪发光的门,可是门紧紧关着,上面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讲到这里,教师停下来,提出问题:“你们猜猜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小兔子能不能打开这扇门呢?”这样的问题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后续发展,于是积极参与到故事的创编和讨论中,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也愈发浓厚,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增添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的情境创设与幼儿兴趣激发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提高情境创设质量和幼儿兴趣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收集数据,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和应用,可以不断优化幼小衔接活动课程,更好地帮助幼儿顺利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评价的精细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推动幼小衔接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 刘娜.求知导刊,2023(32)
[2] 综合化、游戏化、多元化: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J]. 王颖.辽宁教育,2023(22)
[3]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J]. 庄锦兰.教育界,20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