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风险管理的疾控中心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路径分析

作者

曹孝春

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疾控中心档案面临的风险识别

(一)物理安全风险

档案存储环境对于物理安全而言十分关键,库房温湿度若失去控制、发生火灾、遭遇水灾以及出现虫害等各类因素,均会对纸质档案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害,存储设备出现老化、损坏的状况,如服务器发生故障、硬盘出现损坏等,会对电子档案的安全构成威胁,档案在搬运、借阅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丢失、损坏等情形,影响档案的完整性。

(二)信息安全风险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电子档案正面临着众多的信息安全方面的威胁,网络攻击行为以及病毒入侵的情况均有可能致使档案数据出现被窃取、被篡改或者被删除的后果,在数据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加密措施,那么易造成信息的泄露情况发生,另外有一部分档案涉及到个人隐私等内容,一旦这些信息出现泄露的情况,将会对社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三)管理安全风险

档案管理制度若存在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便会引发管理安全方面的问题,比如,档案借阅审批流程不够严格,则有可能致使档案被非法借阅,而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操作也不规范,则容易造成档案信息出现泄露或者损坏的状况,另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则难以有效发现并纠正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路径

(一)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构建一套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依据物理环境、信息技术、管理制度以及人员因素等多个维度,对档案安全风险给予量化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方法,如风险矩阵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确定风险等级,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察觉潜在风险,以此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相应依据。

(二)强化风险预防措施

对于物理安全,应科学地优化档案库房的整体环境,配备如温湿度调控设备、消防设施以及防虫防鼠装置等一系列设施,以此切实保障档案存储环境的安全性,应当选用可靠的存储设备,并且要定期对其展开维护以及更新工作,从信息安全角度出发,需着重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力度,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这类安全设备,针对档案数据实施加密存储以及传输举措。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防范病毒的攻击。

(三)实施风险控制与应急处理

依据不同等级风险制定相应控制举措,面对高风险,应立即开展整改行动,针对中低风险,则持续给予监控,并且适时采取手段降低风险,构建档案安全应急处理预案,清晰界定应急响应流程以及责任分工,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以此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在紧急状况下可迅速且有效地保障档案安全。

三、保障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建档案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在于全面统筹协调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事宜,清晰界定各部门的具体职责,构建起协同工作机制,以此凝聚成工作合力,该领导小组定期举行会议,针对档案安全保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并加以解决,同时督促各项工作任务得以切实落实。

(二)完善监督考核

构建完善的档案安全监督考核机制,需定期针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运行状况展开检查与评估,需制定详尽的考核指标,这些指标涉及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的落实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等多个方面,把考核结果和部门绩效、个人奖惩联系起来,以此激励相关人员投身档案安全保障工作。

(三)推动技术创新

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情况,及时将新技术以及新方法引入,以此提升档案安全保障的水平,比如借助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这一特性,保障档案数据的真实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达成风险的自动识别以及预警,强化与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档案安全技术的研发以及应用试点工作,持续优化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结论

构建疾控中心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基于风险管理,这是应对档案安全风险以及保障档案资源安全的有效办法,全面识别风险,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评估、预防、控制以及应急处理机制,并且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监督考核、推动技术创新等保障举措,可有效提高档案安全管理水平。未来,疾控中心应持续深入风险管理理念,进而为公共卫生服务给予稳定可靠的档案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伦华美 , 陈晓燕 , 张学刚 , 胡浩东 . 基层专业机构档案管理科学化提升路径分析——以淄博市疾控中心为例 [J]. 办公室业务 . 2020 (20):76-77.

[2] 尹学新 . 大数据背景下疾控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 [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 2022 (0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