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AI 辅助工具在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王玉琳

砚山县第二小学 663100

引言

几何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难点板块,其核心要求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 操作确认 — 抽象概括”建立几何概念与空间关系的认知。但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传统教学中“教师画图 + 实物模型”的模式存在明显局限:一方面,静态模型无法展示图形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圆柱由长方形旋转而成);另一方面,教师难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展开”“图形面积推导”等内容理解困难。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AI 辅助工具凭借动态交互、实时反馈、情境模拟等优势,为突破几何直观教学痛点提供了新路径。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系统分析 AI 辅助工具的应用优势、具体策略及实施挑战,旨在为提升几何直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空间素养提供实践方案。

一、AI 辅助工具在几何直观教学中的核心优势

(一)动态可视化,突破静态教具局限

传统几何教学中,教师常用纸质卡片、塑料模型展示图形特征,但无法呈现图形的“生成与变化”过程。AI 工具如 GeoGebra 可实现图形动态演示: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通过软件动态展示“长方形绕一边旋转形成圆柱”“正方体沿不同面切割后的截面形状”,学生能直观观察到“面动成体”“切割对图形特征的影响”,将抽象的空间关系转化为可感知的动态画面。此外,针对“图形拼接与拆分”(如梯形面积推导),AI 工具可让学生拖拽图形顶点,实时观察面积变化与边长、高的关联,帮助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逻辑。

(二)个性化交互,实现精准教学指导

AI 辅助工具的实时反馈功能,能解决传统教学中“反馈滞后、指导泛化”的问题。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练习中,AI 作业批改系统可自动识别学生解题过程:若学生因“测量误差”导致结论错误,系统会推送“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内角和测量动画”,引导其重新验证;若学生混淆“内角和与外角和”概念,系统则推送“内角与外角关系的动态解析”,并匹配 3 道同类练习题强化认知。这种“错误定位 — 针对性推送 — 强化练习”的闭环,能让教师从重复批改中解放,将精力集中在个性化辅导上。

(三)情境化体验,增强空间感知能力

VR(虚拟现实)类 AI 工具可创设沉浸式几何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空间认知”。在“观察物体”教学中,传统模式下学生只能从固定角度观察实物模型,难以理解“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视图”。而 VR 课堂软件可让学生通过佩戴设备“走进”虚拟立体图形内部:如“置身正方体房间”,观察墙面、地面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或“从不同方向观察由 5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实时切换视角并绘制视图,系统会即时评判绘制结果是否正确。这种沉浸式体验能帮助学生突破“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认知障碍,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二、AI 辅助工具在几何直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案例

(一)在“图形认识”教学中,构建动态概念认知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柱与圆锥”教学为例,设计“AI 动态演示 + 实物验证”的双环节教学流程:

1. 课前预习

教师通过 AI 平台推送“圆柱生成动画”,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旋转成圆柱”的过程,并记录“圆柱的底面、高与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

2. 课堂探究

教师利用 GeoGebra 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图”—— 动态展开圆柱侧面,让学生发现“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随后让学生用纸质圆柱模型动手展开验证,强化认知;

3. 课后拓展

AI 平台根据学生课堂反馈,推送“不同圆柱的侧面展开练习”,如“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展开图的面积”,并提供动态解题步骤。

实践数据显示,该班级学生对“圆柱侧面展开与底面周长的关系”掌握率从传统教学的 70% 提升至 92% , 85% 的学生能自主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二)在“几何计算”教学中,引导自主探究推导

针对“圆的面积”教学,利用 AI 工具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

1. 问题导入

教师提出“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引导学生猜想“圆能否转化为已学图形”;

2.AI 辅助探究

学生通过 AI 软件将圆分割为不同数量的小扇形(如 8 份、16 份、32 份),并拖拽扇形拼接成近似长方形,软件实时显示“分割份数越多,拼接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同时标注“长方形的长 Σ=Σ 圆周长的一半,宽 Σ=Σ 圆的半径”;

3. 自主推导

学生根据 AI 展示的关系,自主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教师针对推导困难的学生,通过 AI 工具推送“分步拼接动画”,逐步引导思考。

课后访谈发现, 78% 的学生表示“通过 AI 拼接动画,能清楚理解圆与长方形的转化关系”,相比传统“教师演示、学生记忆”的模式,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更深刻,灵活运用能力显著提升。

(三)在“空间想象训练”中,设计分层任务体系

结合“观察物体(二)”,利用 VR 工具设计分层训练任务:

1. 基础层

学生在 VR 场景中观察由 3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绘制视图,AI 实时判断对错并标注错误位置;

2. 提高层

学生在 VR 中自主摆放正方体(4-6 个),并预测不同方向的视图,软件生成“预测视图与实际视图的对比动画”;

3. 拓展层

给定某一方向的视图,学生在 VR 中搭建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软件统计“符合条件的搭建方案数量”,引导学生思考“同一视图对应的多种立体图形”。

这种分层任务能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求,避免“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主动尝试次数较传统教学增加 40% 。

三、总结

AI 辅助工具为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提供了“动态化、个性化、情境化”的新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将抽象的几何关系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直观体验,帮助学生突破空间认知障碍,发展几何直观素养。但实践中需注意:AI 工具是“辅助手段”而非“替代者”,教师需把握“人机协同”的边界,将技术与传统教学优势结合(如 AI 动态演示与实物操作互补),避免技术滥用。

参考文献:

[1] 李春优 . 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的优化策略 [J]. 软件( 教育现代化 )( 电子版 ), 2019.

[2] 杨臻 . 依托几何直观 , 促进有效教学 [J]. 软件 ( 教育现代化 )( 电子版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