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侯彩云
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中心小学 130400
引言:
小学三年级是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外研社 2024 版三年级英语教材以“情境化、生活化”为编写理念,强调在真实语境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然而,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资源单一、难以兼顾个体差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低迷、能力提升缓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其具备的数据处理、情境创设、实时反馈等功能,能够与教材理念深度融合,为学生构建个性化、互动化的阅读学习环境。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人工智能在小学三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策略,推动阅读教学从“统一讲授”向“精准育人”转型。
一、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主动探究、互动交流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并非被动接受文本信息,而是需要在与文本、教师、同伴的互动中,结合自身经验理解内容。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创设丰富的虚拟情境,如模拟购物、动物园参观等与外研社教材主题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在“做中学”中主动建构语言知识。例如,在“Animals”单元阅读教学中,AI 平台可搭建虚拟动物园场景,学生通过点击不同动物触发对话互动,在情境中自然理解“tiger is big”“rabbit is small”等描述性语句,实现从“认知”到“应用”的意义建构。
(二)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存在语言、逻辑、空间、人际等多种智能差异。外研社 2024 版教材涵盖“家庭、动物、食物”等多元主题,适配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人工智能可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学生的智能特点,推送适配的学习资源。例如,对语言智能突出的学生推送绘本阅读任务,对空间智能较强的学生提供图文匹配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优势领域获得成就感,进而迁移到阅读学习中,实现“因材施教”。
二、人工智能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依托多模态资源,激活阅读兴趣
小学三年级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对动画、游戏等互动内容更敏感。人工智能可整合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资源,将外研社教材中的静态文本转化为动态场景,降低阅读难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外研社 2024版教材每单元都配有“Story Time”板块,强调故事性与趣味性,AI 技术可在此基础上延伸资源的呈现形式,让故事“活”起来。在教学三年级上册“Atthe Zoo”单元阅读课时,使用 AI 教学工具“纳米盒”。该工具根据课文内容生成 3D 动画短片:画面中,教材里的主角“Sam”和“Lingling”在动物园与动物互动,当学生点击画面中的“panda”,会同步播放单词发音、例句及习性介绍(如“Panda likes bamboo”);点击“giraffe”则触发对话场景,Sam 问“Look at the giraffe. Is it tall?”,学生需选择“Yes, it is.”或“No,it isn’t.”进行回应,答对后动画会出现鼓励特效。课后,平台自动推送与课文难度匹配的互动绘本《A Day at the Zoo》,学生通过拖拽动物贴纸完成故事拼图,在操作中巩固“tall/short”等核心词汇。此策略实施后,班级学生课堂参与度从 65% 提升至 92% ,课后阅读任务完成率达 100% 。
(二)基于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补弱
外研社 2024 版教材采用“循环递进”的编排逻辑,同一词汇和句型会在不同单元重复出现,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人工智能可通过跟踪学生的答题速度、错误类型等数据,精准定位薄弱点,推送阶梯式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能力提升。在“Food”单元阅读教学后,借助“一起作业”平台进行学情检测。系统通过分析答题数据发现,学生小李在“不可数名词(bread, milk)”与量词搭配上错误率较高( (68%) )。针对这一问题,平台分三步推送资源:第一步,呈现“面包切片”“牛奶盒装”的实物图片,搭配句型“There is some bread/milk.”,强化“不可数”概念;第二步,提供填空练习(“I want _ _ milk.”),AI 实时标注错误并提示“milk 是不可数名词,前面用some”;第三步,推送简易故事《Tom’s Breakfast》,故事中反复出现“some bread”“a glass of milk”等表达,学生需边读边圈出目标短语。三天后复测,小李的正确率提升至 91% ,且能在课堂上自主说出“I’dlike some milk, please.”
(三)借助语音交互,强化语言输出
阅读能力的提升需与“听、说”结合,外研社教材强调“在用中学”,要求学生能在阅读后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表达。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与实时反馈功能,可创造“边读边练”的互动场景,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偏差,提升阅读的流畅度与准确性。在教学“ My Family”单元阅读课文后,使用“英语趣配音”APP。学生选择课文中“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tall.”等句子进行配音,AI 会逐句比对发音,对重音、语调偏差实时标注(如“father 的重音在第一个音节哦”),并播放教材录音示范。学生小张起初将“sister”读成“sis-ter”,AI 通过波形图对比指出“第二个音节要轻读”,并提供慢读跟读功能。经过 5 次练习后,小张能流利朗读全文,且在课堂展示中主动用“Thisis my sister. She is cute.”介绍家人,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自信心显著提升。
三、结束语
人工智能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精准化、趣味化”的革新契机,其与外研社 2024 版教材的融合,既能丰富教学资源、兼顾个体差异,又能强化语言运用,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作为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师,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原则,避免过度依赖工具而忽视师生情感互动。未来可进一步探索 AI 在跨文化阅读、故事创编等场景的应用,让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脚手架”,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怡. 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 2023(2):45-49.
[2] 张澄. 外研社新版教材与智能平台的融合路径——以三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为例 [J]. 英语教师 , 2024(1):78-82.
[3] 李娜 .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 AI 赋能小学英语个性化阅读的实践 [J].现代教育技术 , 2022(11):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