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教学法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策略
谢军莲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实验小学
一、引言
“愉快教学法”早在 17 世纪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19 世纪英国教育赫伯特.斯宾塞,于 1854 年也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愉悦教学法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科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我的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目前,我的小学科学课堂仍存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如 :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二)学生主体地位体现部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让学生自主动手探究的时间不足,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爱好,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关注不同孩子的基础,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学生变成被动的接手科学知识。
(三)动手探究不足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应该让孩子们动手亲自探究,但在我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材料的不足,分组开展试探探究活动较少,很多实验只能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学生缺乏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导致孩子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弱。
三、愉悦教学法在小学科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愉悦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愉悦的氛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验等活动,积极思考问题。
四、愉悦教学法的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激发内在动力,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更持久、更有效。其次增强学习热情,愉悦的情绪体验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从而更深入地学习知识。
(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减轻学习压力,能缓解学生因学习任务重、竞争压力大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开朗的性格。
促进全面发展,愉悦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优化师生关系
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更愿意亲近老师,更愿意与教师沟通,使师生间的互动良好,能积极情感交流,使课堂氛围比较融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五、愉悦教学法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1. 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而要充分挖掘课本中与生活情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展开教学。例如,在讲解“物体的沉浮”时,我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材料,如木块、石头、塑料瓶等作为实验材料;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关注和探索欲望。
利用故事导入
在讲知识点之前,讲述与科学知识相关的故事,例如:在讲“空气能占据空间”可以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在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讲“点亮下灯泡”时,讲爱迪生的发明故事等。
3.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展示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运用动画演示复杂的过程或原理,使知识变得更加易懂。例如,在讲解“太阳系”时,首先播放一段关于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轨迹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太阳系的神奇与奥秘。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4. 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师可以使用形象、幽默的语言来讲解知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有趣的描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适当讲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笑话、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科学知识相关的游戏,如科学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例如,在教学“蚕的一生”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找朋友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蚕的不同阶段的图片进行找朋友演示处蚕的不同阶段,并让孩子介绍不同阶段蚕的特点;例如,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时,组织学生先准备生物头饰,课堂上通过模拟动物的动作、声音等来呈现“谁被谁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食物链。
2. 小组合作探究法
小组合作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某个科学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例如,在进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的实验时,让学生分组自主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分析现象得出自己的结论。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总结。
(三)开展趣味科学实验
设计有趣的实验项目:如“会跳舞的盐”“自制彩虹”等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愉悦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将愉悦教学法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愉悦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杨晓林 . 体验科学魅力享受快乐学习——科学教学激趣法 .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6.
[3] 张文侠. 浅议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 学周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