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罗南

古蔺县二郎镇土城小学校 四川古蔺 646502

引言: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科学思维的能力。另外,发展科学教育对振兴祖国、实现持续繁荣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便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与学习的乐趣,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 奠定未来科学学习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起点,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科学素养不仅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形成。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参与实验设计、提出科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他们后续更高层次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促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准,这不仅包括对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还包括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变化、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科学与实际生活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社会责任感。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1. 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科学思维

要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探索。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总结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提高他们实际应用能力[1]。

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机械摆钟”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先展示机械摆钟,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问:“为什么它的摆每分钟固定摆动 60 次?”引导学生回顾摆的等时性‌。然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布置科学‌任务‌“如何制作一个同样精准的摆?”,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将全体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基础和水平划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分步骤进行探究,步骤1 :小组成员进行讨论,预测初始摆绳长度‌,对比“固定步长调试”与“分半逼近法”的效率‌;‌步骤2 :制作与调试‌分组实验,记录20 秒摆动次数,推算1 分钟频率,调整摆绳长度‌。实验探究活动结束后,各组汇报调试过程与结果,分析误差原因(如测量误差、空气阻力)‌。最后,教师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讨论“钟摆的螺母如何微调时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借助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小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基础。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课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2]。

以六年级上册“昼夜交替现象”为例,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通过课后实践活动,可以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科学原理,同时提升学生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如任务 1 :连续三天观察日出日落方向,记录时间,验证地球自转方向;任务2 :采访家人或者查阅资料,了解不同职业如何适应昼夜变化,如夜班护士、跨时区工作者等;任务 3 :用台灯和篮球模拟地球自转,并拍摄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进行分享;任务 4 :结合地理知识,绘制“全球时区与昼夜关系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任意选择两项任务,在课后活动中高效完成。通过这样的课后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将知识内化于心,还能有效提升科学素养。

3.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科学素养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科学素养的评价不能仅限于考试成绩,还要涵盖对学生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的评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估 + 表现性评估”的方式,将实验操作、科学小论文、项目汇报与学生的表现紧密结合起来,全面了解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的多维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开拓他们的科学思维,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 .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 [J]. 科学教育 .2022,30(5):45-48.

[2] 刘丽 .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 中学生作文指导[J].2020(0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