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高清勇
云南省昭通市 657100 身份证号码:532122199508210632
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特点
1.1 复杂性
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涵盖多环节与专业领域,包括基础阶段的土方开挖、钢筋绑扎、模板搭建,以及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等,各环节需精准施工、有效协调。不同类型建筑,如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施工工艺和要求差异显著。此外,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受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影响,加剧了施工复杂性。
1.2 长期性
土建施工周期长,大型建筑项目从破土动工到交付使用可能历时数年。在此期间,需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遇到设计变更、施工事故等不可预见的问题,导致工期延长。此外,施工人员需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和责任心,以确保工程质量。
1.3 危险性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属于高风险行业。施工现场存在各类危险因素,诸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等。施工人员需进行高处作业,并操作各类机械设备,稍有疏忽便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此外,施工现场环境较为杂乱,人员与设备流动频繁,这也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因此,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务必高度关注安全问题,实施有效的安全举措,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1.4 整体性
土建施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施工环节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基础工程的质量对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具有直接影响,而主体结构的施工状况又会作用于后期的装饰装修工程。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与进度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施工进程中,需开展全面的规划与协调工作,以保障各施工环节的顺利推进。同时,还应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协作,共同达成建筑工程的建设目标。
2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2.1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基础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根本,其施工技术质量直接关乎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基础工程施工时,首要任务是做好地基处理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基,需选用适宜的处理方法。例如,当面临软土地基时,可运用换填法,将软土挖除,换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的材料,像砂石、灰土等,以此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土方开挖时,必须严格把控开挖的深度与坡度。若开挖深度过浅,可能致使基础埋深不足,进而影响建筑的稳定性;而开挖深度过深,则会增加施工成本与难度。同时,开挖坡度应依据土质状况和开挖深度合理确定,以防边坡坍塌。在开挖过程中,还需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基坑积水,以免影响地基土的强度。钢筋工程亦是基础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钢筋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务必符合设计要求。在钢筋加工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的弯曲、截断等尺寸精准。在钢筋绑扎时,要确保钢筋的间距、数量和锚固长度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举例来说,梁、板钢筋的间距偏差不应超出 ±10mm ,柱钢筋的间距偏差不应超出 ±5mm。模板安装同样不可轻视。模板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模板的拼接应严密,防止出现漏浆现象。在安装过程中,要控制好模板的标高和垂直度,其偏差应在允许范围之内。比如,基础模板的标高偏差不应超出 ±5mm,垂直度偏差不应超出 ±3mm。混凝土浇筑是基础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在浇筑之前,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其强度、耐久性等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在浇筑过程中,要采用分层浇筑、振捣密实的方式,防止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问题。同时,要留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高度,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和环境条件确定,一般不少于 7 天。此外,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强化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对地基承载力、钢筋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唯有严格把控基础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为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主体结构施工主要涵盖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在钢筋工程领域,除确保钢筋质量及其连接满足相关要求外,还需着重关注钢筋位置的准确性。于梁、板、柱等构件之中,钢筋间距与保护层厚度均需予以严格把控。例如,梁的箍筋间距过大将对梁的抗剪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而保护层厚度不足则可能致使钢筋锈蚀,进而降低结构的耐久性。模板工程在主体结构施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模板的拆除时间应依据混凝土的强度予以确定,过早拆除可能引发混凝土结构变形或开裂。在拆除模板时,需按照既定顺序进行操作,以避免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害。与此同时,模板拆除后应及时进行清理与修复,以便实现重复利用。混凝土工程对主体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对模板和钢筋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规定标准。在浇筑过程中,应注重混凝土的连续性,防止出现冷缝现象。对于高层建筑的柱混凝土,应采用分层浇筑与振捣的方法,确保柱的垂直度和密实性。此外,还需强化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如覆盖浇水养护、塑料薄膜养护等,以保障混凝土在适宜的环境中实现硬化。
2.3 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防水工程作为土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具有直接影响。在屋面防水施工过程中,首要步骤是对基层进行处理,需确保基层达到平整、干燥且无裂缝的标准。随后进行防水卷材的铺设,卷材铺贴应保证平整、牢固,其搭接宽度需严格符合相关要求。在卷材收口处,应采用密封材料实施密封处理,以防止雨水渗漏现象的发生。对于屋面落水口、天沟等特殊部位,需强化防水处理,设置附加防水层。地下室防水施工的重要性更为凸显,由于地下室长期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承受着较大的水压力。在地下室防水施工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与卷材防水相结合的技术方案。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需精确控制,振捣过程要保证密实,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在卷材防水施工中,要着重确保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避免出现空鼓问题。同时,需在地下室的施工缝、变形缝等部位设置止水带,以增强防水效果。此外,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水施工同样不可忽视。在地面和墙面的防水处理工作中,应先对基层进行清理与找平,然后涂刷防水涂料。防水涂料的涂刷应保证均匀,厚度需符合规定要求。在防水层施工完毕后,需进行闭水试验,试验时间不少于 24 小时,经观察无渗漏情况后,方可开展下一步施工。
3 结语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关乎工程整体品质和项目推进。通过科学管理与严格技术规范,可减少施工隐患、提升工程质量可靠性。实际操作中,要结合项目特点制定针对性措施,考虑环境、资源和人员等因素影响。只有优化施工流程、加强各环节协调与监督,才能确保项目达预期目标,为社会提供安全、耐久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 白录梅 .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J]. 大众标准化,2025,(16):19-21.
[2] 徐惠生 .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研究 [J]. 城市建筑,2020,17(2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