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慧政务背景下事业单位行政事务管理创新研究

作者

谢坚

江苏省昆山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

引言

我国智慧政务建设已进入深化应用阶段,2024 年《全国智慧政务发展报告》显示,全国政务服务平台用户超10亿, 90% 以上政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益服务、科研创新等职能的公共组织,其行政事务管理(如人事管理、公文流转、项目审批、后勤保障)是保障机构高效运转的核心支撑。2023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推动事业单位行政事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管理效能与服务质量”。在此背景下,探索智慧政务与事业单位行政事务管理的融合创新路径,成为解决管理痛点、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关键课题。

1 构建“技术- 流程- 服务”三位一体创新框架

以技术为基础、流程为核心、服务为目标,形成相互支撑的创新体系:技术层:建设行政事务数字化基础设施(数据中台、AI 工具、移动平台),为流程与服务创新提供支撑;流程层:基于技术工具重构行政事务流程(简化、标准化、协同化),提升管理效率;服务层:依托优化后的流程与技术工具,提供精准、便捷的行政服务,最终实现“效率提升、服务优化、成本降低”的目标。

2 智慧政务背景下事业单位行政事务管理创新路径

2.1 搭建事业单位智慧管理平台

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核心,构建覆盖“内部管理 + 外部服务”的智慧管理平台,整合四大功能模块:行政事务办理模块:实现人事、财务、物资、项目事务的线上化与自动化办理,如“智能审批系统”(自动审核材料合规性,符合条件的事项即时审批)、“电子签章系统”(替代人工盖章,缩短办理时长)、“物联网物资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库存数据,自动预警缺货);数据共享模块:对接政务数据中台与事业单位内部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如与政府部门共享“项目审批、政策申报”数据,与其他事业单位共享“公共服务、资源调配”数据,打破数据孤岛;智能服务模块:建设“掌上服务 APP+ 自助终端”,提供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理,如教育机构的“智慧校园APP”(整合选课、缴费、成绩查询)、医疗机构的“互联网 + 医疗APP”(整合挂号、问诊、报告查询);智能监管模块:利用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实现行政事务全流程留痕与实时监管,如“区块链采购监管系统”(记录采购全环节数据,不可篡改)、“大数据风险预警系统”(实时分析行政事务数据,识别违规风险)。

2.2 构建协同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1)内部协同服务: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平台”,针对涉及多部门的复杂事项(如大型会议筹备、重大项目推进),实现任务分配、进度跟踪、文件共享的协同管理,避免“信息不对称”;推行“行政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部门(如科研团队)配备专属专员,提供“一对一”行政服务(如协助办理项目审批、协调资源需求),服务响应时间 <2 小时;(2)外部协同服务:对接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将对外行政事项(如公益服务预约、科研成果登记)纳入统一入口,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办”,如企业申请科研合作可通过政务平台直接提交材料,无需重复注册;建立“服务对象反馈机制”,通过APP 评价、在线问卷等方式收集反馈意见,每月形成“服务改进报告”,针对性优化服务(如根据反馈简化公益服务预约流程)。

2.3 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推动政工行政事务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注重选拔和培养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还要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资源,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和方式。同时,要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2.4 深化核心技术场景应用

针对行政事务关键环节,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1)大数据应用:在决策支持场景,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如“财务大数据模型”(分析经费使用效率,优化预算分配)、“服务大数据模型”(分析用户需求,优化服务流程)、“项目大数据模型”(分析项目执行规律,提升项目成功率);(2)人工智能应用:在事务办理场景,引入AI 技术提升效率,如“AI 票据识别系统”(自动识别报销票据信息,减少人工录入)、“AI 客服系统”(24 小时解答用户咨询,提升服务响应速度)、“AI 考核系统”(自动分析员工考核数据,生成考核报告);(3)区块链应用:在监管与信任场景,确保数据真实可溯,如“区块链人事档案系统”(记录员工招聘、考核、薪酬数据,不可篡改)、“区块链项目审批系统”(记录审批全环节,公开透明)、“区块链物资采购系统”(记录供应商资质、采购价格,防范廉政风险)。

2.5 打造智能化决策支持体系,提升管理精准度

(1)行政事务风险预警:基于大数据分析潜在风险(如财务报销异常数据、公文流转逾期趋势),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并推送至责任部门,如发现某项目报销金额异常,系统自动提醒财务部门核查;建立行政事务绩效评价模型,从“效率、成本、服务质量”三个维度评价各部门行政工作(如行政事项办结率、行政经费节约率、职工满意度),评价结果与部门考核挂钩;(2)资源智能调配:应用物联网技术与AI 算法,实现会议室、车辆、办公用品等行政资源智能调配,如根据会议人数、时间需求自动推荐合适会议室,资源利用率提升 30% ;基于职工考勤与办公需求,智能调节办公区域空调、照明,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办公能耗降低 25% 。

3 实践建议

3.1 技术层面

分阶段推进数字化建设,优先建设高频事项(如公文、考勤、报销)的数字化系统,再逐步拓展至全领域;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尖”技术,选择适配自身需求的成熟技术(如中小事业单位可优先应用移动办公与简单AI 工具);

3.2 制度层面

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如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流程标准制度、服务评价制度),确保创新措施落地;将行政事务管理创新纳入单位考核体系,激励部门与职工参与改革;

3.3 人员层面

开展智慧政务与数字化技能培训(如数据中台操作、AI 工具使用),提升行政人员数字化素养;鼓励职工参与流程优化与服务创新,通过“意见箱”“座谈会”收集创新建议。

结语

智慧政务背景下事业单位行政事务管理创新需以“技术 - 流程 - 服务”为核心,通过技术赋能工具、流程赋能效率、服务赋能质量,形成协同创新体系;数字化办公体系、智能化决策支持、协同化服务模式是关键创新路径,可使管理效率提升 50% 以上,服务满意度达 90% 以上;事业单位行政事务管理创新需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如科研单位侧重项目审批与成果转化服务,公益单位侧重群众服务优化),避免“一刀切”。

参考文献:

[1] 宋静 . 新形势下创新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模式的路径 [J]. 经营者 ,2021,35(1):34-35.

[2] 李强 . 新时期我国地方政府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研究 [J]. 记者观察 ,2018(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