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探讨

作者

成群

安徽江河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31

1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关键技术

1.1 钻孔技术要点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中,钻孔作为首要工序,其质量好坏会对后续灌浆成效产生直接影响。开展钻孔作业时,需结合设计规定以及工程现场的实际地质状况,精确明确钻孔的位置、深度和角度。运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开展定位工作,将误差严格控制在极小的区间内。于钻孔进程中,要挑选适宜的钻孔设备。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像软土地层、岩石地层等,需采用不同类型的钻机。举例来说,在软土地层施工时,可选用回旋钻机,这种钻机钻进速度快,并且对地层造成的扰动较小;而在岩石地层进行作业时,则需要使用冲击钻机,以此确保能够顺利穿透坚硬的岩石。与此同时,必须严格把控钻孔的垂直度。可借助垂直度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察觉到偏差,要及时加以调整。这是因为钻孔若不垂直,会造成灌浆不均匀,进而影响灌浆体的质量与稳定性。此外,钻孔完成之后,要对孔壁进行清理,把孔内的岩屑、泥土等杂质清除干净,从而保证灌浆时浆液能够顺畅地注入孔内。

1.2 浆液制备技术要点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中,浆液质量堪称关键要素之一。制备浆液时,务必严格依照设计配合比精准配料。像水泥、外加剂这类原材料,均需进行精确称量,从而保证比例的准确性。在水泥的挑选方面,需依据工程的具体需求以及地质状况来抉择。通常而言,应当选用强度等级适配、安定性佳的水泥。与此同时,要格外留意水泥的储存环境,防止水泥因受潮而结块,进而对浆液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搅拌浆液时,需运用专业的搅拌装置,以此保障搅拌均匀。搅拌时长要结合浆液的类型以及搅拌设备的性能来确定,一般不得少于规定时间,目的是确保各类原材料能够充分融合。搅拌完成的浆液要开展质量检测工作,例如对其密度、流动性等指标进行检测,只有各项指标均达标的浆液,才能够应用于灌浆施工之中。

1.3 灌浆施工技术要点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进程中,需依据不同的灌浆手段,像冲压式灌浆、循环式灌浆等,挑选适宜的施工工艺。在开展灌浆作业之前,应对灌浆设备展开全方位的检查与调试工作,以此保障设备能够正常运转。进行灌浆操作时,需精准把控灌浆压力与灌浆速度。灌浆压力应当结合地层状况、钻孔深度等要素予以合理确定,防止因压力过大而造成地层受损,或者因压力过小而致使灌浆不够密实。灌浆速度同样要保持适中,若速度过快,会使浆液无法充分扩散;若速度过慢,则会对施工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要密切留意灌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状况,例如是否存在冒浆、串浆等现象。一旦察觉到异常状况,必须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办法。举例来说,当出现冒浆情况时,可以运用表面封堵、降低灌浆压力等方式进行处理。

1.4 质量检测技术要点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作业结束之后,需针对灌浆质量开展全方位的检测工作。检测手段涵盖了钻孔取芯、压水试验等。钻孔取芯这一方式,能够直观洞察灌浆体的内部状况,诸如灌浆体的紧实程度、结石体的强度等方面。借助对所取芯样展开细致的分析与检测,得以判断灌浆质量是否契合设计的相关要求。压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灌浆体的防渗性能。具体操作是向钻孔中压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水,测量单位时间内的进水量,再依据试验所得结果计算灌浆体的透水率,进而对其防渗效果予以评估。一旦发现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部位,必须即刻采取补灌等处理措施,以此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质量能够达到设计标准,为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筑牢坚实的基础。

2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中,施工人员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决定工程质量。为提高其能力,需制定系统且有针对性的培训规划。一是定期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开展理论知识讲座,全面深入讲解灌浆施工原理、灌浆材料特性及适用范围等,加深施工人员理论理解。二是组织现场实操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示范操作,传授关键施工技巧和常见问题处理方法,让施工人员在实践中掌握要点。培训结束后,建立严格考核机制,检验施工人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只有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作业,以保障工程质量。

2.2 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中,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可谓是保障整体施工质量的核心要点。需要对钻孔、灌浆材料选取、灌浆压力调控以及灌浆施工流程等各个环节展开严格的管控。就钻孔环节而言,必须仔细核查钻孔的深度、直径以及垂直度是否符合设计规定。钻孔深度不足或过深,直径大小不符合标准,垂直度出现偏差,都可能对后续灌浆施工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在灌浆材料选取方面,要全方位确保材料的质量与性能能够达到工程所设定的标准。材料质量不过关,其性能无法满足工程需求,会直接降低灌浆的效果,削弱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对于灌浆压力,应当进行实时监测,并依据实际状况灵活调整。不同的地质条件、灌浆部位等因素都会对灌浆压力产生影响,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准调控压力,才能保证灌浆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在灌浆施工流程上,要严格依照设计方案执行。设计方案是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的,随意更改施工顺序可能会破坏灌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工作。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实际情况,这些记录能够为后续的质量追溯和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对施工记录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2.3 做好质量验收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完毕后,质量验收作为最终检验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结束后,需严格依照相关标准与规范,全方位开展质量验收工作。此验收涵盖多个关键方面,如灌浆所达成的实际效果、地层的密实程度以及结构具备的强度等。在检测手段上,可灵活运用无损检测与抽样检验等方法。一旦在验收进程中察觉问题,必须即刻启动整改流程,全力保障工程质量契合既定要求。此外,为了给工程的后续维护与管理奠定坚实基础,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档案。将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类资料以及验收所得结果进行系统归档与妥善保存,使其成为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技术以及质量管理工作,是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所在。施工团队若能熟练掌握灌浆施工中的各项关键技术,并采取科学且合理的质量管理措施,便能够切实提升灌浆施工的质量,进而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罗观荣 .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探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21):216-218.

[2] 周宏杰 .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探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11):211-213.

[3] 滕守钦 .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探析 [J]. 中国设备工程,2025,(05):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