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作者

柯余奇

湖北青铜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大冶 435100

引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施工活动不仅关乎城市的面貌与功能,更直接关联到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然而,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扬尘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些挑战,需要重新审视市政工程施工的传统模式,探索更加环保、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它要求在施工的全过程中,都要将环保理念融入其中,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在实现其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市政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1 保障居民生活质量

良好的环境是居民健康生活的基础。加强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能够有效减少噪声、扬尘、水污染等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降低噪声污染,居民可以拥有更好的休息和睡眠质量;控制扬尘污染,能保障居民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妥善处理水污染,可确保居民用水安全。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2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市政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能够降低城市建设的环境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通过回收利用市政垃圾,可以减少对天然砂石等资源的开采,降低资源消耗;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能够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碳排放。这些措施为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2.1 构建环境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是环保管理的基础,一是制定节能环保规章制度与标准化操作规程,筑牢生态保护制度根基。二是设立独立的环保监督部门,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建立覆盖全员的环保责任矩阵,将环保职责细化到岗位、落实到个人,形成全员参与、协同共治的环保管理格局。三是大力推进绿色施工,积极探索和应用低碳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及新材料,通过技术创新驱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现施工过程的节能减排目标。四是全面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化闭环管理。

2.2 绿色建材的应用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绿色建材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以道路施工为例,SEMA 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沥青混合料改性剂,以其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与抗水损性能,还能显著降低拌和与碾压温度,减少能源消耗。同时,SMA 材料以其良好的抗滑性能、抗车辙性能与耐磨性,成为道路施工中的优选材料。它不仅能够提高道路的实际承载力,还能有效适应温差变化,减少裂缝、松散等问题的发生。

2.3 噪声污染防治策略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优先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例如,新型液压挖掘机通过优化液压系统和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强度;静音型混凝土搅拌机采用特殊的搅拌装置和隔音设计,可大幅减少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此外,推广使用预制装配技术,将部分施工环节转移到工厂内进行,减少现场施工的噪声源。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噪声较大的施工工序时间。对于因工艺要求必须连续施工的情况,应提前向相关部门申请,并向周边居民公示,详细说明施工原因、时间安排等信息,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布局,将高噪声设备尽量布置在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区域的位置,降低噪声传播影响。

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高效的隔音屏障,如采用新型的吸声隔音围挡、隔音板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和隔音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向外传播的强度。对噪声源设备,如搅拌机、发电机等,安装专门的隔音罩或消声器,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噪声频率进行针对性设计,减少设备本身的噪声辐射。此外,还可以在施工现场周围种植隔音效果好的树木、灌木等植物,形成绿色隔音屏障,进一步降低噪声污染。

2.4 扬尘污染防治策略

在土方开挖、材料运输、路面铣刨等易产生扬尘的作业环节,安排专人定时进行洒水降尘。根据天气情况、施工进度和扬尘产生程度,合理调整洒水频率和洒水量,确保施工场地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有效抑制扬尘产生。同时,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备,对进出车辆的轮胎和车身进行彻底冲洗,防止车辆将泥土带出施工现场,减少道路扬尘 。对施工现场裸露的土方、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采用高密度、高强度的防尘网、防尘布等进行严密覆盖。在运输市政材料和市政垃圾时,车辆必须进行封闭或覆盖,确保物料不外露,防止物料洒落和扬尘飞扬。对于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应采用密封罐车运输,并在仓库内进行密封储存,减少粉尘的逸散 。

2.5 加强环保监督检查

有效的监督检查是保障环保措施落实的关键,一是建立以综合检查为基础、专项检查为重点、日常巡查为补充的立体化监督模式,重点检查环保规章制度建立、环保资金投入、污染防治措施落实、环保设备运行、环境监测等情况,通过多维度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环保管理漏洞。二是建立科学的环保考核体系,对单位负责人,将环保指标完成情况与业绩评定、职务晋升、薪酬调整直接挂钩,压实管理层生态保护责任;针对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将环保履职表现纳入绩效奖金核算、评优评先标准,形成全员参与、责任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考核机制传导压力、整改落实闭环管理”的协同运作,推动环保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构建环境保护长效化机制。

2.6 生态恢复与补偿策略

在施工结束后,立即着手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包括在裸露的地面上重新种植植被,恢复其生态功能;引入本土物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等。在实施生态恢复策略的同时,还应注重生态补偿策略的运用。比如,在施工区域周边增设生态缓冲区,如绿化带、湿地保护区等,以隔离施工活动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干扰;在必要时,通过购买碳汇、植树造林等方式,对施工活动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补偿。

结束语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涉及施工的各个环节和众多领域。通过全面且具体的策略,能够显著减少市政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施工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未来的市政工程建设中,应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策略,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强化管理和监督,推动市政工程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莉红 . 浅析市政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 [J]. 生态与资源 ,2024,(03):111-113.

[2] 王 笑 阁 . 探 析 市 政 工 程 施 工 中 的 环 境 保 护 问 题 [J]. 低 碳 世界 ,2022,12(03):32-34.

[3] 罗秀清 .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04):144-145.

[4] 陈 晴 . 市 政 工 程 施 工 中 的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J]. 资 源 节 约 与 环保 ,2021,(09):40-41.

[5] 元凯 .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 [J]. 江西建材 ,202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