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多媒体阶段性反馈式健康教育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

黄卓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近年来,受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环境影响, 恶性肿瘤的人数越来越普遍。淋巴瘤作为淋巴造血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领域造成极大压力和挑战 [1]。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 化疗也是一把双刃剑,患者化疗期间也常会伴随 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治疗连 种高效、实用性强的护理方法进行辅助,进而帮 分析基于多媒体阶段性反馈式健康教育应用于淋 能够为优化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 80 例淋巴瘤患者,研究时间 3,遵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 例),其中对 8±4.25)岁,疾病类型:非霍金奇淋巴瘤 25 例、霍金 14 例、Ⅳ期 11 例。研究组中男 17 例、女各 23 例, 疾病类型:非霍金奇淋巴瘤 23例、霍金奇淋巴瘤 17 例,TN 期 1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SPSS22.0 分析无显著差异 (P>0 步分析和研究

纳入标准:①受试者均符合淋巴恶性肿瘤诊断标准[4] ;②患者预计生存期限>6 个月;③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且年龄>18 周岁;④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自愿签订相关协议。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精神疾病, 、狂躁症等;②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凝血机制障碍者;③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者,如胃癌、肺癌等;④患者对化疗药物存在禁忌证。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生活方面:为其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2)饮食方面:指导患者简单的饮食指导,例如禁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膳食纤维、低盐及优质蛋白等。(3)心理方面:简单宣导良好心态对自身疾病的重要性,并口头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及化疗等健康知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1)入院健康教育:患者在入院后,由一名专职人 包括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及疾病认知水 过程中的反馈教育指导:针对患者化疗期 多媒体进行视频宣教,并示范应对方法,及时 在患者出院时,需要向其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 后 1 周进行随访计划,并将提前制作好的健康宣教资料 进而实现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实用性。

1.3 观察指标

(1)癌症疲乏:选择癌症疲乏量表(CFS)进行评价,量表涵盖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等3 大方面,共分为 15 个条目,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癌症疲乏越重。(2)心理弹性:借助心理弹性量表(CD - RICS)进行评价,量表包含坚韧、自强、乐观3 个维度,分值越高提示心理弹性越强。

(3)自我护理能力:选择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评价,量表涉及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4 大方面,分值越高则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4)治疗依从性:通过自制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化疗依从性。量表总分为36 分,内容涉及饮食、用药、行为心理及项目检查等方面,0 分:完全做不到,1 分:偶尔做到,2 分:基本做到,3 分:完全做到。分数越高则提示依从性越好。

(5)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74 (GQOL-74)进行评价,每个维度分值为100 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数据均录入 SPSS22.0 统计软件中,对于计量资料( )将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 [n(%)]则选择 X2 检验,若经比较有显著差异,则选择 P<0.05 表示。

2. 结果

2.1 癌因疲乏

干预前,两组的CFS 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研究组的CF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

表 1 两组 CFS 评分比较( ,分)

2.2 心理弹性

干预前,两组的 CD - RICS 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研究组的 CD - RIC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

表 2 两组 CD - RICS 评分比较( ,分)

2.3 自我护理能力

干预前,两组的ESCA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研究组的ES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

表 3 两组 ESCA 评分比较( ,分)

2.4 依从性

干预前,两组的依从性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研究组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

表4 两组依从性比较( ,分)

2.5 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的GQOL-74 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研究组的GQOL-74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5 :

表 5 两组 GQOL-74 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淋巴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其病理基础多与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有关[5]。目前,临床多认为这种疾病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虽然化疗是治疗恶性淋巴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患者容易对化疗产生负性情绪,进而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严重影响其预后恢复[6]。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在癌因疲乏评分中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心理弹性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了患者面对疾病时有着更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经过专业团队进行全面评估后,给予患者更精准化的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树立正确的科学认知,减少“疾病不可治”的负面认知,针对性疏导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压力,进而提高患者心理弹性,降低癌因疲乏程度。再分析其自我护理能力也证实,研究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效果更显著,经分析发现,研究组采用的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多器官知识传递,来帮助患者强化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尤其是在操作技能方面,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教授患者掌握日常自我护理技巧,通过阶段性实践引导,使患者在不同阶段均能够掌握相应的自我护理技能,进而形成自我护理提升-治疗依从性提升的良性循环。在对依从性指标分析也证实这一结论,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更高,表明了患者能够主动、按时完成相应的护理计划,通过积极配合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及规律锻炼等健康指导,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经分析,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提升幅度更显著,提示了该教育模式能够精准捕捉到患者不同阶段的核心护理需求,并通过针对性多媒体内容以满足患者各项护理需求,使患者时刻感受到自身被关注、被尊重,进而增强其心理满足感和幸福感,并促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淋巴瘤患者实施基于多媒体阶段性反馈式健康教育后,其癌因疲乏评分显著降低,心理弹性评分明显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也得到提高,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其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应用价值较高,可做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湘 , 毛雨玲 , 郑修慧 . 心理支持联合前瞻性护理对淋巴瘤化疗患者的干预分析 [J]. 心理月刊 ,2024,19(17):165-168.

[2]高丽娜,刘华茂,罗净.需求层次理论下护理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4):87-92.

[3] 陈金连 , 黄丹 , 江美玲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4, 41(2):169-170.

[4]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5 年版 )[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5,46(02):105-112.

[5] 李婷婷 . 智谋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护理对淋巴瘤化疗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 [J]. 中外医药研究 ,2024,3(18):102-104.

[6] 孙丽媛 , 刘丹 . 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33(2):155-156.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基于多媒体阶段性反馈式健康教育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231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