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母婴早期肌肤接触对新生儿睡眠-觉醒周期及产妇神经内分泌轴的调控分析

作者

陈少燕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儿科 海南三亚 572000

中图分类号:R47

随着三胎政策的实施 ,最突出的就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和睡 要作用。目前,在国外,很多发 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大多数 效果有限 。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糖 需要保证新生儿的睡眠质量。 能减轻新生儿应激反应, 妇的泌乳情况,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为此本 乳喂养的影响,具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86 例单胎阴道分娩新生儿及产 随机分两组, 时间 2023 年 8 月 -2024 年 8 月,各 43 例。对照组 :新生儿男女比例 23/20 :胎龄 24±0 g,产妇年龄(28.22±2.26)岁。观察组:新生儿男女比例 2 均体重(3.26±0.25)kg,产妇年龄(28.24±2.2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P>0.05 ,本研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吸道清理,脐带消毒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具体如下:

产前阶段:系统化准备与健康教育:孕妇37 周后,通过一对一咨询、视频示范和图片说明,告知孕妇及家人,新生儿肌肤接触的生理机理、 在孕期高血压、焦虑等高风险人群中开展个体化心理咨询, 规避交感激动对孕期激素水平的影响。产房在两个小时前开 湿度 55%-65% 。辐射台预热至 34℃并铺设无菌预热浴巾;备有电热毯,无菌吸 准备 套皮肤接触急救包:包括血氧监测仪,复苏袋,肾上腺素注射液,并在产房显著的地方贴出紧急情况表

产中阶段:规范化实施与动态监护:分娩后,接生员立刻清理口腔和鼻腔的鼻涕,只用一块无菌毛巾轻轻擦拭身体表面的羊膜,保留胎脂;待脐带搏动停止后行脐带结扎,断端不使用消毒剂,自然暴露。将新生儿俯卧放置于母亲裸露的上腹部,头歪向一边,避免胸部对呼吸系统造成压力,并用一条加热过的浴巾盖住新生儿后背,戴保暖帽;母亲需取半卧位,用两只手轻轻托住宝宝的臀部,防止其滑动。前30min :由助产人员监护,观察婴儿的身体温度、呼吸和皮肤颜色;教导妈妈用手拍打宝宝的后背,同时温柔地叫宝宝,以提高孩子听力和触觉的共同刺激。30-60min :观察婴儿的求乳反应,并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吸吮,用乳头轻触新生儿下唇,待张口后顺势送入,并对第一次吸吮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进行统计。60-90min :观察孕妇的主要体征,如有宫缩疼痛,要引导患者做深呼吸,不要应用止痛药,以免引起缩宫素的释放;对于劳累的孕妇应适当的调节姿势(例如:侧卧位),以保证确保接触不中断。

产后阶段:持续介入和多元支援:分娩后2-72h 内母亲母婴同室期接触强化,每日固定3 次皮肤接触(每次60 分钟):避开新生儿饥饿哭闹高峰;接触时使用专用母婴床(栏杆的高度≥30 厘米),让妈妈胸口和宝宝的肌肤紧紧地贴在一起仅穿纸尿裤,再用一条温暖毯子来进行保温。同步开展泌乳指导,每次 15min 进行乳腺充盈情况的监测,指导产妇用 C 型手法挤乳,并对其进行 24h 泌乳量进行记录。在分娩 24h 和 48h 收集孕妇的静脉血液(3ml),通过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浆中的缩宫素和皮质醇水平,如果皮质醇浓度超标,则接受心理医生的持续 15 分钟的正念减压训练。皮肤接触时指导产妇自主按摩子宫(顺时针环形按摩,力度以不疼痛为宜,每次5 分钟)如果复旧率较低(小于0.5cm/ 天),则与产科医师共同调整宫缩剂使用方案。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新生儿的睡眠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在分娩后 30 分钟及接触后 1 小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产妇血清催产素水平。在分娩后 1 小时以及接触后2 小时,检测产妇血清皮质醇水平。

在分娩后 1 小时以及接触后 2 小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清泌乳素水平进行检测,统计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在产妇分娩后不同时间,对产妇子宫复旧情况,抑郁情绪(EPDS)进行比较,EPDS 分数最高30 分,分数越高,情绪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 版本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 计算,计数资料用 x2 核实,分别以( )、(%)表示,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睡眠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

表1 两组新生儿睡眠情况( x ± s )

2.2 产妇神经内分泌指标观察组产妇神经内分泌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神经内分泌指标(

2.3 产妇泌乳情况观察组产妇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

表3 产妇泌乳情况(

2.4 两组产妇子宫复旧以及情绪状态两组产妇子宫复旧以及情绪状态,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4 :

表4 两两组产妇子宫复旧以及情绪状态(  )

3 讨论

新生儿出生后至产后 72 小时是其生理功能适应宫外环境的关键窗口期,也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时期。而产妇催产素、皮质醇、泌乳素等激素的动态平衡,与患者泌乳启动、子宫复旧及产后情绪调节具有重要联系。近年来,在生物-心理-社交-医疗模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早期母婴肌肤接触在实际应用中,其作为一种符合生理本能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多感官刺激,其中就比如触觉、温度觉、听觉等,能够有效激发母婴双向生理反馈机制,对于母婴各项指标调整具有重要价值 [2]。目前,临床上主要关注的是新生儿基本生活保障和分娩后并发症的防治,而缺乏对母子之间的生理交互作用的干预。现有研究表明,常规护理中大约有 30% 的新生婴儿会发生新生儿出现睡眠碎片化,40% 的婴儿表现为泌乳延迟或产后情绪障碍,其原因与缺少有针对性的调控手段有关,而早期母婴肌肤接触可通过孕期系统性健康教育、产中规范化接触和产后持续加强的全程管理,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新的途径。以期明确皮肤触摸对婴幼儿睡眠 - 苏醒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明确婴幼儿皮肤触摸对母亲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为改善母婴健康状况,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奠定基础 [3]。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分析原因母体皮肤的皮肤接触能较好地模拟子宫内的环境,因此,在观察组中,胎儿在母体中处于温暖、被包裹的状态,皮肤与母亲的体温和心跳会给婴儿一种亲切感,这样可以降低婴儿对周围的陌生和紧张。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婴儿入睡,减少被唤醒的次数,增加持续的睡眠。此外,母体气息与触觉在婴儿期内不断地激发其感知,使其神经功能得以稳定,从而调整其睡眠节奏,使其入睡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 [4]。

观察组产妇神经内分泌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原因分析与皮肤接触所产生的多种感觉刺激有关,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当婴儿与母亲皮肤相触时,触觉和视觉等信号会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母亲的下丘脑,从而增加母亲与母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同时也可以减少皮肤中的皮质醇的释放。肾上腺素是一种压力性荷尔蒙,其含量的下降可以缓解产后压力[5]。另外,由于触摸时的舒适感,使得孕妇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得到了很好地缓解,催乳激素的分泌也保持了平稳,因此其神经内分泌指数也比对照组要好 [6]。

观察组产妇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 P<0 .05),原因分析在妊娠初期,皮肤接触对乳汁分泌起到了双向刺激作用。一方面,触摸会对母亲的乳突神经产生影响,通过神经反射,促进脑内催乳激素的产生,从而保证母乳的生产。在用手触摸的时候,可以让宝宝更快的吮吸到乳头,这样可以更好地刺激催乳激素的产生,还可以让乳房管畅通,从而加快母乳排出。第一次哺乳的开始和持续的时间较早,使哺乳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乳汁-吮吸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产妇的泌乳状况要好于对照组[7]。

两组产妇子宫复旧以及情绪状态,优于对照组 (P<0 .05),原因分析是多因子的共同作用。在怀孕初期,皮肤的触碰会促进缩宫素的产生,促进子宫的平滑肌的收缩,促使子宫回到怀孕前的最佳状态。而母亲与母亲之间的亲密互动,则能更好地满足母亲的情绪需要,减轻母亲的孤单和忧虑。而脑内激素的平衡,特别是肾上腺素的减少,可减轻母亲的紧张心情,并可减少 EPDS 评分。同时, 后恢复正常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得到大幅度提高,产后恢复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8]。

综上所述,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应用中,有助于改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秀莲 , 何远程 . 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干预联合“三维一体”关系支持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J].黑龙江中医药 ,2025,54(1):132-133.

[2] 孙瑜 , 刘婉 , 洪心敏 , 刘国琴 , 李培培 , 李卫东 , 郭锋 , 邵子瑜 . 早产儿出院后母婴皮肤接触对母喂养及其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32(9):964-968+979.

[3] 李晓芬 , 徐萌艳 , 徐捷 , 吴清清 . 母婴皮肤接触时长对妊娠糖尿病产妇新生儿血糖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24,22(6):1005-1007+1080.

[4] 蔡云 , 陈茂林 .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妇女母乳喂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J]. 国际精神病学志 ,2024,51(1):165-167+179.

[5] 刘丹 . 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5(4):74-77.

[6] 蔡青青 , 郑美凤 , 秦双梅 . 母婴肌肤接触时父亲参与肢端保暖在新生儿复温中的效果观察 [J]. 中国乡村医药 ,2024,31(2):6-8.

[7] 陈婷婷 . 观察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状态和睡眠状况的影响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10(8):1819-1821.

[8] 孔雪玲 , 王梦军 .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角色转换、完全母乳喂养时间的影响 [J]. #* 州医药 ,2023,47(7):1174-1176.

作者简介:陈少燕(1986—),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普儿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