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需求的大学图书馆湖湘文化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谭倩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81
引言:
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力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为地域文化的弘扬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湖湘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大学图书馆在推广此类地域文化时,常面临推广方式同质化、与青年学子实际需求和阅读习惯脱节等问题,导致推广活动吸引力不足、效能不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信息行为的深刻变化,读者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与沉浸化,从理论层面系统分析用户需求特征,并以此为指导优化服务实践,已成为提升大学图书馆特色文化服务质量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与紧迫课题。
1. 组织“岳麓书院- 橘子洲头”实地走读活动,开展场景化深度阅读 5. 组建湖湘文化学生研习社,开展朋辈引领的互助式阅读
性格与迁徙融合史。是“术”的层面,精选《经典湘菜制作技法》、《传统家常湘菜》等烹饪技艺类书籍,详解刀工、火候、调味之精髓,满足读者对具体实践的知识渴求。为将静态的书目知识转化为鲜活的阅读体验,图书馆必须策划与之配套的品鉴实践,以“味觉”为纽带,强力拓展关联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实践活动的设计关键在于创造“情境代入感”。例如可围绕“湖湘一桌席”主题,联合校内相关院系或本地老字号餐饮名店,举办小型的经典湘菜品鉴会,在品尝“东安子鸡”、“腊味合蒸”等代表性菜肴的同时。由馆员或特邀专家现场导览,解读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地域食材特性及相关的诗词歌赋,即时推荐书目中的对应章节,使味觉感受与文本信息瞬间形成强关联。
为深度响应师生对湖湘文化沉浸式体验与认知的迫切需求,大学图书馆应突破传统书斋式阅读的局限,精心策划并主导“岳麓书院 - 橘子洲头”主题实地走读活动,以此作为场景化深度阅读服务的核心载体。活动绝非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是以图书馆深厚的文献信息资源为根基,构建起的移动课堂与行走的阅读空间。活动前学科馆员需预先精选与两地历史文脉紧密相关的经典著述、地方史志、先贤文集及学术论文,形成专题阅读书目与资料包,引导参与者进行知识储备,带着问题与思考踏上旅程。图书馆更应注重成果的固化与延伸,利用组织读书分享会、征文比赛或影像资料展,鼓励参与者将走读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进行系统梳理与创造性输出,从而完成从输入到内化再到输出的完整深度学习闭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塑造了独特的文化品牌,更使图书馆在传承与弘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师生文化认同与自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宝库”到“知识引擎”的功能升华,为用户需求驱动下的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创新提供了卓越范本。
组建湖湘文化学生研习社,是大学图书馆深化阅读推广服务、从“单向供给”转向“双向互动”的关键举措,模式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群体的内生动力,利用朋辈间天然的亲和力与共鸣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互助的学习共同体。研习社由学生主导,其活动形式更为灵活多元,如定期举办读书沙龙、专题辩论、心得分享会等。轻松而非正式的氛围中,社员们围绕湖湘文化中的特定主题,如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船山学说的哲学思辨、湘军与近代中国的转型、红色文化的起源等,进行深度探讨与思想碰撞。研习社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在背后的精准支持与资源赋能,图书馆的角色应从台前转向幕后,扮演支持者与促进者的角色,要提供坚实的物质与智力保障:设立专属的“湖湘文化研习空间”,营造古雅而温馨的环境氛围,并配备必要的会议设施与专题藏书,使其成为社员们的精神家园。提供专业的资源支持和方向指导,例如由学科馆员精心遴选并提供核心阅读文本、学术论文、地方志、口述史及多媒体资料,确保研讨内容的深度与准确性,避免流于表面。
2. 举办湘方言吟诵、花鼓戏展演等视听活动,实现多感官沉浸阅读 结语:
大学图书馆在推广湖湘文化阅读服务时,应深刻认识到用户需求已从单一的文本获取,转变为对文化情境与情感共鸣的深度渴求,举办湘方言吟诵、花鼓戏展演等独具特色的视听活动,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精准回应。活动超越了传统书斋式的静默阅读,借助声音的韵律、表演的张力与现场的互动,构建出一个立体的、可感知的文化场域。当读者聆听用古朴湘音吟诵的《沁园春·长沙》,其声调抑扬顿挫所带来的苍茫壮阔之感,是文字阅读难以完全复现的,阅读活动不仅是服务的延伸,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激活与传承方式的创新。乡音乡韵能够瞬间唤醒湖湘学子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而对外地学子而言,则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认知与震撼教育 [1]。图书馆的角色也因此从一个静态的藏书机构,转变为一个动态的文化发生场和体验中心,有力地提升了其作为大学文化心脏的地位。
3. 构建湘籍学者著作手稿特藏展,打造实体化专题阅读空间
展览不应止步于将泛黄的书页置于恒温恒湿的展柜中,而应利用详实的生平介绍、重要的学术年表、珍贵的往来书信以及相关影像资料,立体化地还原学者们的治学之路与精神世界。叙事性的展陈方式,能将冰冷的藏品转化为有温度、有灵魂的文化对话,引导观众从对“物”的观赏,自然过渡到对“人”的敬仰与对“思想”的好奇,从而为他们接下来的深度阅读埋下强烈的意愿种子。图书馆应进一步将特藏展的物理空间打造为一个沉浸式、可延展的实体化专题阅读场域,空间的设计需要与展览主题高度协同,营造出宁静、厚重且富有学术仪式感的氛围。灯光、色彩、家具乃至背景音乐都应服务于“阅读”与“思考”的核心功能,例如设置舒适的研读座椅、便于摘抄的书桌以及可供小组轻声讨论的独立区域 [2]。打破展柜与书架之间的壁垒,在展区周边或邻近区域,设立配套的专题书架,书架上应汇集展出的所有著作的多种可流通版本、相关学者的传记与研究论文集,以及延伸性的湖湘文化主题读物。
4. 开发湘菜文化主题书目推荐与品鉴实践,拓展味觉关联阅读
书目推荐的核心在于“知”与“味”的深度融合,其内容架构可从三个维度展开:首先是“道”的层面,推荐《中国湘菜大典》、《湘菜谱系与人文精神》等学术著作,系统阐述湘菜的历史源流、地域流派及其背后所折射的湖湘地域
基于用户需求开展湖湘文化阅读推广服务研究,不仅是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优化自身职能的必然选择,更是其主动承担文化传承使命、赋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本研究探讨了基于用户需求的大学图书馆湖湘文化阅读推广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深刻重塑图书馆的文化推广范式,使其更好地发挥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作用,让深厚的湖湘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贡献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 高海燕 .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阅读推广实施现状调研——以“双一流”大学为例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5,9(18):168-172.
[2] 李雅 , 杨雨涵 . 基于用户需求的大学图书馆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J]. 晋图学刊 ,2023,(06):16-27.
作者简介:谭倩(1972-),女,汉族,湖南祁东,研究生,图书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推广及古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