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职业本科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与路径研究

作者

伍晓青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重庆 402760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 2014 年上海市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并进行试点推广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目前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念日益得到认同,通过知网查询发现:包含“课程思政”的学术期刊有1.75 万篇,其中“课程思政建设”有 4356 篇,主要集中探讨“课程思政”的内涵,讨论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分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也有学者结合本专业的一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等。

由于高等教育学科之间的差异、职业教育专业之间的差异、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以及高职院校与职业本科之间的差异,导致不同的课程甚至是相同课程的不同教育层次对于思政政治教育的内涵承载能力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如何差异化的赋予不同课程以德育内涵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精准研究。

在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路径问题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建议,如刘侣萍提出让思政课教师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思政课教师应参与专业课的集体备课活动、积极推动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合作、主动搭建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平台。胡金富提出“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加强系统设计、细化育人目标、完善课程建设、强化教师培训、改革评价机制。李爽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等。但针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对象,如何才能形成较好的工作机制,如何才能做到同向同行,如何才能调动所有要素的积极性,如何才能将课程思政做到常态化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2. 论文研究意义

党的二十大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专门部署。2022 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支持整合优质高职资源设立一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教育部发布的《202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2022 年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32 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校均规模 19487 人,该类学校数量及办学规模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层次类型,在明方向、稳定位、强质量的同时,更需要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承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针对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生情特点,着力加强“思政创新”,不断丰富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践。

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3. 论文研究目标

职业本科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与路径研究,深度挖掘物流专业课程中潜在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得益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成果,为探索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4. 课程思政建设和提升路径

4.1 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推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确保每一门专业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育人功能,需要进行物流管理“课程思政”现状分析,了解“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所将面临的难点,精准施策,逐个击破,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职业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课程思政建设。

4.2 专业教师思政赋能

要实施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专业教师全面全力地推进,以此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首先,专业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树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观念,调整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推进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全面落实。其次,专业教师应该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寻找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契合点,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最后,作为教师应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言传身教,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专业教学教育效果。

4.3 重制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

以前的课程标准主要体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课题根据《运输管理》课程每一个模块的特点,将思政目标融入课程标准中,找准关键要素,突出重点,努力让学生达到符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同时,成为一个品行端正、人格健全、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

4.4 建设《运输管理》课程思政元素库

《运输管理》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把思想价值、职业道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教师积极主动挖掘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将深藏于理论知识结构下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意义发掘出来,构建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法治意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库。

4.5 构建《运输管理》课程思政多元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对专业课的评价都是就课程论课程,评价标准单一。为推进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全面落实,就评价而言,应该纳入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及价值观等内容,从而体现评价的多元性。因此,应逐步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果检验结合,制定出更精细的评价指标,充分反映学生成长情况,反映理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融合情况,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5. 结论

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运输管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评价体系,从开设课程初期 - 中期 - 收尾这一整个过程,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能引起共鸣的思政元素,即包含强烈的专业气息,又蕴含深厚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物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