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优化研究

作者

鲁婷婷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亚练乡卫生院 677603

引言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医学财富,在我国基层医疗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乡镇卫生院作为连接城乡医疗资源的桥梁,承担着区域内疾病预防、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多重任务。中医内科因其简便、廉效的优势,在乡镇卫生院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中具有广泛应用 [1]。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及基层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现有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逐渐暴露出理论与实践脱节、技术操作不规范、诊疗方案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部分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诊疗过程依赖个人经验,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诊疗水平不均,影响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针对上述现状,本文以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基层中医内科常见病谱和诊疗流程,分析规范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影响因素。基于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理论,结合基层实际需求,探索诊疗规范优化的原则与路径,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通过实证调研和案例分析,评估优化措施在提高诊疗规范化、提升医务人员能力和改善患者结局方面的实际效果,旨在为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常见病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诊疗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现状分析

(一)常见病谱及发病特点

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接诊的患者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涵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部分慢性疾病 [2]。呼吸系统常见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秋冬季发病率较高,且多伴随反复发作,患者多以中医辨证论治寻求缓解。消化系统常见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等,患者往往存在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问题。循环系统方面,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比例逐年升高,且常与情志因素、体质差异密切相关。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方式改变,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相关疾病在基层人群中发病率逐渐增加。总体来看,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常见病谱既具有多样性,又表现出慢性化、复杂化和长期管理的特点。

(二)现有诊疗规范及其执行情况

目前基层中医内科诊疗主要依托国家及地方制定的中医常见病诊疗方案,但多数规范仍停留在原则性和指导性层面,具体到临床执行时往往难以操作。例如,一些诊疗规范对辨证施治的思路阐述较为宏观,缺乏与现代检测手段结合的细化措施,导致基层医生在执行时存在随意性 [3]。同时,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医务人员整体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年轻医师临床经验不足,常依赖教材或上级医院提供的模板化方案,而年长医师则更多依赖个人经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考核机制,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诊疗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此外,诊疗规范的更新速度滞后,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疾病谱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现行诊疗规范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规范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现行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的制定往往由专家团队完成,偏向于学术性和理论性,虽然在指导思想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缺乏对基层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例如,规范中推荐的部分中药方剂在乡镇卫生院药房储备不足,导致医生在执行时不得不采用替代方案,降低了规范的可操作性。同时,部分诊疗规范未能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导致推荐方案在实际执行中受限。

(二)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与能力差异

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医务人员多数为中专、大专学历,虽然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但在系统辨证论治、循证思维和现代诊疗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不足。不同医生对规范的理解和执行水平差异显著,加之部分地区缺乏持续的继续教育和实践培训,使得诊疗质量参差不齐。此外,部分年轻医师缺乏对中医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而年长医师的知识更新不足,两者之间存在断层现象,影响了规范的整体贯彻落实。

三、优化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的原则与路径

(一)以循证医学和中医特色为导向

优化诊疗规范必须坚持循证医学的科学性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性相结合。一方面,应通过系统评价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筛选出疗效确切、证据充分的中医诊疗方案,将科学证据融入规范之中;另一方面,必须保留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灵活性,根据患者体质、病因病机进行综合辨证。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提升诊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本地实际与分级诊疗协同

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规范优化应充分考虑当地疾病谱特点和患者群体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同时,应加强与县级医院及上级医疗机构的联动,推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建设。对于基层能够解决的常见病,应提供详细的诊疗规范和标准化路径;对于疑难病例,则应建立快速转诊和远程会诊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四、优化策略的实践与效果评估

(一)诊疗流程优化与标准化管理

通过制定详细的诊疗流程图和操作规范,将辨证施治、中药处方、康复指

导和随访管理纳入标准化体系。借助电子病历系统和信息化手段,实现诊疗全程可追溯和可监督。在部分试点地区,实施流程化管理后,医务人员对常见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二)人员培训与患者健康管理提升

通过定期组织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基层医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结合线上远程教育和线下实操培训,形成持续提升的教育模式 [4]。同时,强化患者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引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中医养生调摄,促进“治未病”的理念落实。在实践中,部分地区通过健康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提升了居民对中医内科诊疗的信任度与依从性。

结语

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到中医药学科的独特优势,又要结合循证医学的科学方法,还要充分关注基层医疗资源和患者实际需求。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现行规范存在内容滞后、操作性不强和执行水平差异等问题。通过以循证与中医结合为导向、结合本地实际和分级诊疗机制进行优化,并在流程管理、人员培训和患者健康管理等方面持续改进,能够有效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未来,应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支持,逐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可推广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体系,为保障基层群众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宁芮 . 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东南大学 ,2020.

[2]张蓉芳 . 巴班斯基优化理论在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护理培训中的思考[J]. 中医教育 ,2017,36(03):74-75.

[3]朱河文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疗效探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7(48): 65+69 .

[4]杨新平 .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13(0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