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班幼儿读写准备个别化游戏研究

作者

邱羽箫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礼仪幼儿园 030027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大班幼儿读写准备的关键阶段,通过开展一系列个别化游戏活动,运用实验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其与传统集体教学在幼儿读写能力发展方面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别化游戏能显著提升幼儿读写兴趣与能力,为幼儿园读写教育提供了富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新思路。

关键词:大班幼儿;读写准备;个别化游戏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幼儿阶段是读写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大班幼儿正从口语向书面语过渡。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满足每个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幼儿认知、学习风格和兴趣差异大,统一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所有幼儿。个别化游戏关注个体差异,定制游戏和学习路径,激发学习潜能,促进读写能力发展。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个别化游戏对大班幼儿读写准备的具体影响,进而为幼儿园读写教育提供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在读写准备阶段奠定坚实基础。

二、文献综述

幼儿读写准备是一个涉及多个关键层面的复杂过程,包括语音意识、词汇理解、书写意识、语法感知和阅读理解。语音意识是基础,涉及音节和音素的感知与辨别。词汇理解是表达和理解的基础,而书写意识包括书写动作和对文字结构的初步认知。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学习方式,能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个别化游戏根据幼儿兴趣和能力提供学习机会,激发读写探索欲望,如角色扮演阅读游戏,提升语言表达和阅读兴趣。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某代表性幼儿园两个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X] 名幼儿。分组时考虑年龄、性别、初始读写能力等因素,确保两组条件均衡,减少干扰。

(二)研究工具

1. 幼儿读写能力测试量表:设计专业,涵盖语音识别、词汇理解、书写能力等关键维度。语音识别通过辨别、模仿任务评估语音感知;词汇理解通过图片匹配、词语解释考察理解程度;书写能力观察规范性、流畅性和准确性。

2. 观察记录表:详细记录幼儿游戏表现和参与度。内容包括专注度、积极性、互动情况、应对困难方式及读写任务表现。

3. 访谈提纲:制定针对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提纲。幼儿访谈关注游戏喜好、感受、收获及读写兴趣变化;教师访谈了解组织游戏观察、问题挑战及评价幼儿读写能力;家长访谈关注孩子游戏观察、家中读写表现变化及对教学方式的看法和建议。

(三)研究程序

1.前测:在实验正式开始前,运用幼儿读写能力测试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进行全面的读写能力前测。同时,对部分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前测访谈,了解他们对幼儿读写准备的初始认知和态度。

2.干预:实验组幼儿在接下来的为期 [X] 周内,参与精心设计的个别化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依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设计与安排,对照组幼儿则按照幼儿园常规教学安排,进行传统集体教学活动。在干预过程中,定期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每隔 [X] 周对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一次访谈。

3.后测:在实验组完成 [X] 周的个别化游戏活动以及对照组完成相应的传统集体教学后,再次运用幼儿读写能力测试量表对两组幼儿进行读写能力后测。在实验结束后,对所有参与研究的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后测访谈,全面了解他们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总结性看法和体验。

四、个别化游戏设计与实施

(一)游戏设计原则

1.个性化原则: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读写能力发展水平,为他们量身定制专属的游戏内容。如对于喜欢动物的幼儿,设计以动物为主题的识字游戏;对于喜欢音乐的幼儿,将儿歌与读写学习相结合。

2.趣味性原则:运用故事、角色扮演、竞赛等有趣元素和形式,将读写学习融入游戏情境。如设计 “超市购物” 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模拟购物中认读商品标签文字、计算价格。

3.发展性原则: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游戏难度遵循由易到难、逐步递增的原则。从认识单个汉字、书写简单数字,到阅读简短故事、书写完整句子。

(二)游戏示例

1. 故事拼图游戏:将《三只小猪》绘本故事制作成拼图,幼儿通过观察和排序锻炼多种能力,可设置不同难度。

2. 创意书写游戏:提供多种书写工具和材料,让幼儿体验不同材质对书写的影响,激发兴趣。

3. 自制图书游戏:鼓励幼儿制作图书,培养创造力和多种能力。

4. 识字寻宝游戏:教师藏卡片,幼儿寻找并大声认读,设置小奖励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

5. 角色扮演故事朗读:幼儿扮演角色朗读台词,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多种能力。

五、研究结果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成绩对比

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组幼儿在语音识别、词汇理解、书写能力等方面的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个别化游戏对幼儿读写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积极作用。

(二)幼儿在个别化游戏中的表现

幼儿在个别化游戏中展现出极高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积极投入游戏,完成读写任务,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访谈结果分析

1.幼儿访谈:大部分幼儿表示喜欢个别化游戏,认为有趣且能学到知识,对读写活动更感兴趣。

2.教师访谈:教师反馈个别化游戏能满足幼儿个体差异,但组织时需投入更多精力,对指导能力要求较高。

3.家长访谈:家长普遍认可这种教学方式,发现孩子在家对读写热情增加,希望更多参与游戏材料制作和活动。

六、讨论

(一)个别化游戏对幼儿读写准备的积极影响

1.满足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水平和兴趣爱好提供适宜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尊重幼儿独特性,激发学习动力。

2.激发学习兴趣: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幼儿在轻松氛围中学习读写知识,激发兴趣和积极性。

(二)实施个别化游戏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教师指导难度大: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在幼儿心理学、个别化教育方法、游戏设计与指导等方面的水平。

2.游戏材料准备繁琐: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游戏材料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道具,建立游戏材料资源库。

3.访谈实施的挑战:针对幼儿表达能力有限,采用画画、玩游戏等形象方式访谈;对于教师和家长时间有限,提前预约或采用线上访谈。

七、结论

本研究证实个别化游戏能显著提升幼儿读写兴趣与能力,但存在研究范围局限于一所幼儿园两个大班幼儿、研究周期较短等问题。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范围,涵盖不同地区、不同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延长研究周期,持续跟踪幼儿后续学习阶段读写能力发展,探索更好的游戏设计与实施方式,助力幼儿读写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