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及核心方剂筛选研究

作者

朱孝江

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中心卫生院 674402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慢性胃病,有胃黏膜萎缩、腺体减少及胃酸分泌不足等表现,临床常见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现代医学治疗 CAG呈多元化,涵盖药物、内镜、手术等,但传统中医在调和脏腑、养胃护胃等方面优势明显。名老中医经多年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治疗经验与有效方剂,可如何提炼核心用药规律亟待研究。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促使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中医学研究,在方剂分析和药物配伍规律挖掘上成效显著。该技术处理分析大量中医方剂数据,能揭示中药治疗内在规律,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依据。本研究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名老中医治疗CAG 的用药规律,筛选核心方剂,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方向。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现状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机制与临床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引起黏膜腺体的萎缩、胃酸分泌不足,且常伴有胃肠动力紊乱。其病理变化包括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腺体萎缩、肠化生等。CAG 的临床表现包括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能引起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因素的相互作用。

CAG 的临床特点表现为持续性胃痛、饱胀感、腹部不适等症状,且症状常常持续存在,病程较长。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压痛、食欲减退等表现,甚至可能发展为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不仅需要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要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胃部疾病。因此,及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有效遏制病程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传统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与不足

中医学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归因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湿热内生等因素,治疗时注重调和脏腑、疏通气血、养胃护胃等方面。传统中医治疗 CAG的优势在于能够个体化调配方剂,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差异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中医通常使用补脾益胃的方剂,如四君子汤;而对于湿热内蕴的患者,则采用清热化湿的方剂,如平胃散。

然而,传统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不足之处在于,其治疗经验多基于医师的个体经验和理论指导,缺乏量化的、系统的科学数据支持。此外,随着名老中医的经验逐渐消失,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治疗经验,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成为当前中医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一)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潜在、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析和模式识别,揭示数据间的内在规律。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分类、回归、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中医学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中医方剂的分析、药物配伍规律的研究、疾病诊断模式的构建等方面。

在方剂分析中,数据挖掘技术能够通过对大量历史方剂的分析,提炼出常用药物的搭配规律和有效的药物组合,从而帮助医师在临床上快速选择合适的方剂。通过这些技术手段,不仅能够为传统中医的用药提供现代化的理论依据,还能够推动中医药学科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发展。

(二)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方剂分析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普及,许多学者开始将其应用于中医药研究中。通过对中医方剂的数据库进行挖掘,揭示了中药的组成规律、药物配伍原理等。例如,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者通过对中医经典方剂的分析,发现某些常用方剂具有独特的药效组合,能够有效治疗特定类型的疾病。此外,通过数据挖掘,还能够发现中药的潜在药理作用,为新药开发提供线索。

然而,目前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研究仍面临数据质量、数据标准化等问题。中医方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变得困难,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三、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一)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大量切实有效的临床经验。在长期实践中,他们针对不同病因病机总结出诸多经典方剂。比如,针对脾胃虚弱型 CAG,张仲景的“四君子汤”堪称经典之选。此方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配伍,能健脾益气,有效改善患者胃脘隐痛、食少纳呆、神疲乏力等症状。对于胃阴不足型患者,名老中医常选用“八珍汤”加减调理,该方气血双补,可缓解患者口干咽燥、胃脘嘈杂、大便干结等不适。

(二)数据挖掘分析名老中医的常用方剂与药物

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名老中医治疗 CAG 的方剂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些常用药物疗效显著。在脾胃虚弱型方剂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药物高频出现。黄芪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四者协同增强健脾益气之效。当患者出现湿热内蕴症状,如胃脘灼痛、口苦口臭、大便黏滞时,黄连、栀子、龙胆草等药物常被选用。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共同发挥清热利湿作用。通过数据挖掘深入剖析药物配伍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其治疗CAG 的内在机制。

四、核心方剂的筛选与验证

(一)核心方剂的筛选标准与方法

核心方剂的筛选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首先,方剂需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常见症状;其次,方剂的药物组成要合理,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和配伍规律;最后,方剂的疗效要经过临床验证,能够长期稳定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核心方剂的临床验证与疗效评估

核心方剂筛选出来后,还需要进行临床验证。通过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观察等方法,评估方剂的实际疗效。例如,采用某些名老中医的核心方剂进行临床治疗,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胃黏膜修复情况等,最终确定其临床疗效。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筛选出了若干核心方剂。数据挖掘技术为传统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了现代化的理论支持,并为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医药领域将能够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孟凡帅 , 席瑞 , 王丽娜 , 等 . 基于文献研究探析中医药治疗哮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用药规律 [J].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杂志 ,2025,2(03):7-12.

[2] 丁鑫 , 王玉盛 , 钱占红 . 基于 R 语言数据挖掘全国名中医米子良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J].中西医结合慢性病杂志,2025,2(03):13-18.

[3] 李金萍 , 廖文生 , 陈进生 . 经方合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C]// 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 . 临床医学创新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25:3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