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剧健心:浅析心理情景剧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
李稼桢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一、引言
艺术性团体辅导基于当前心理育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给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供新方式,这种创新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艺术性团体辅导注重发展性、成长性和体验性的变化,通过抒发和体验当下的情绪感受,交流沟通,顿悟共情,提升大学生社交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个人自尊发展水平等,促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角度的融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第二,有助于完善心理疏导、情绪管理及积极心理成长的方法体系。以艺术性团体辅导来深化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是对宣传和灌输式的思想政教育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本文着重探究具有代表性的集体心理治疗技术——心理情景剧,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能够让学生通过演绎校园生活、家庭琐事来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通过剧本创作与舞台呈现,引导观演者反思与共鸣,最终达成心理疏导与教育目标。
二、心理情景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心理情景剧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大学生情绪表达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的自我认知、团队合作、情绪宣泄、树立信心、克服障碍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结合现在愈发多元的心理健康授课形式和艺术团辅疗愈形式,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众创式的全新场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以剧健心,通过心理情景剧的内涵表达,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注重对积极情绪的认知和探索,同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探寻新的窗口。
三、心理情景剧“唤心- 润心- 健心”的三阶育人路径
(1)以剧唤心,从大学生真正关注的问题入手。心理情景剧的创作中最重要之一也是题材的选择,这关乎到是否吸引大学生群体的共鸣,是否能吸引到有创造性的、对心理情景剧表达形式有认同感的同学参与进来;更实际的是,真正契合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利用他们专业特点、性格特色等,完成直击心灵的共创,唤醒内心深处的情绪。在题材的选用上不单单是消极情绪的表达,也会把侧重点放在家庭沟通、职业迷茫等问题。在选人用人上,利用好学院内影视方向学生对编导、视频拍摄有一定把控能力;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擅长对宣传物料、道具制作等。心理情景剧这种模式,给了他们舞台,唤醒了他们的创作激情。
(2)以剧润心,过程中不断完善团队的积极情绪和凝聚力。在团队共同创作的过程当中,剧本的不断推翻打磨和演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各方时间上的沟通,都非常考验整个团队的效率和最终结果,对学生对指导老师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对于非表演科班出身的同学来说,舞台表演表达对于自身的突破和情绪的爆发都有一定的效果。当团队完成主题表达和团队共创后,个人性格的完善、自我的不断突破使得每位参与的师生都能够感受到浸润内心的强大力量。
(3)以剧健心,真正发挥情景剧的教育意义。对心理情景剧的宣传不仅停留在备赛前后,而是真正融入高校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课程讲授,甚至思政工作中来。要知道比赛结束不是心理情景剧的尽头,情景剧主题内容的表达、个人对于自我枷锁的突破、全员共创的团队凝聚力等多层面,团队携手共创的成就感和切身融入其中所完成的情绪表达,都值得推广和宣传。以剧健心,“健”的首先是团队的心,而后才能真正感染每位观者的心。
四、心理情景剧的拓展性价值与未来优化路径
(1)集合力尽其用,加强共创过程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团体心理辅导是针对有共同心理需要的群体在设定的团体情境下进行的。通过心理情景剧团队的成果和凝聚力的宣传,同样可以传达给大学生群体,团队协作的精神力量。传递相互分享、支持、互动、并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暗示。
(2)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心理,丰富创作主题,提高参与度。很多情景剧作品过于强调消极情绪,缺乏积极的心理表达,过于注重情节的跌宕起伏,从而忽视了非常有共性但是并没有过多重视的主题。例如:家庭矛盾沟通、考研焦虑排解、职业选择迷茫、成功与失败的情绪处理、打破个人羞耻感等存在于大多数但是难于疏解的情绪。选择更有认同感的主题和同学完成心理剧共创,作品也更利于大学生群体甚至是社会层面所接受。
(3)加大心理情景剧的宣传力度,多形式地渗透教学和团辅疗愈中。将情景剧这类艺术性团辅活动融入课程教学展示、主题班会、“525”心理健康月活动、艺术疗愈沙龙等多环节,甚至是积极结合影视鉴赏、影视的方法论与创作等艺术类专业课程,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程创新与心理疗愈的相互促进。
结语
心理情景剧这类艺术性团体辅导的形式,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方式提供新的形式和路径,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学生学业发展、异常行为、情绪障碍、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突发事件危机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以艺术形式优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达到喜闻乐见的教育效果,具有积极的育人意义。通过艺术形式更能针对个体及团体进行融入式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实践艺术性团体辅导,必将有助于其方法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许 冬 玲 . 心 理 情 景 剧 在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中 的 作 用 [J]. 人 民 教育 ,2023,(23):80.
[2] 何怡雯 . 高校心理情景剧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基于“ 人才 - 技 术 - 效 能 ” 的 三 维 视 角 分 析 [J]. 大 众 文 艺 ,2025,(09):162-164.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5.09.054.
[3] 许婷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情景剧的应用路径及优化策略 [J].社会与公益 ,2025,(07):234-236.
[4] 郑秋强 , 陈薏悦 , 杨薇薇 . 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宽恕水平的干预研究 [J]. 西部学刊 ,2023,(22):111-114.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23.22.025.
2024 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心理育人视阌下高校大学生艺术性团体辅导的创新实践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YSJG202404)
作者简介:李稼桢,1996.09,河南,硕士研究生,讲师,高校思政,心理健康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