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中职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研究

作者

张杰汉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 31760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往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常常侧重于零散软件操作的讲授,而缺乏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衔接,导致学生知识整合与应用能力不足。项目化教学以完成一个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任务为目标,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融入其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将基于真实工作任务,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与实施,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一、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设计的质量。根据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更要对企业实际工作流程有清晰的认知。

(一)以教材为基石,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但绝不是唯一依据。教师需要以教材为蓝本,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参与行业交流等方式,了解当前行业中最常见、最典型的工作任务。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第 3 单元“图文编辑”为例,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文本格式设置、表格制作、图文混排等功能操作。如果仅仅按照教材顺序逐个讲解,学生学到的将是零散的操作技能。实际教学设计中,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整合到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中。例如,“制作某新产品推广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综合项目。这个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产品介绍文档、价格清单表格、宣传海报设计等多个子任务。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学习并应用教材中第 3 单元的各项技能:使用文本格式设置功能美化产品介绍、运用表格功能制作清晰的价格清单、通过图文混排设计吸引人的宣传页面。而且学生还需要考虑文档的整体风格统一、内容布局合理等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单纯的功能操作练习无法培养的能力。通过这样的项目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软件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理解了这些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实现了从会操作到会应用的转变。

(二)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渐进式项目序列

项目化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较弱但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因此项目设计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渐进原则。教师首先可以构建三级项目体系:基础技能项目、单元综合项目和跨学科综合项目。基础技能项目主要针对某个具体技能点进行训练,如图像处理中的抠图、调色等基本操作;单元综合项目则需要运用一个单元内的多项技能完成一个完整任务,如运用第 6 单元的数字媒体技术制作一个简单的产品介绍动画;跨学科综合项目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个单元甚至多个学科的知识技能,如同时运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技能完成一个市场调研报告。这种渐进式的项目设计既照顾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又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项目化教学在具体教学模块中的实施路径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需要详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不仅要考虑项目内容与教材的对应关系,还要设计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评价方法。

(一)案例一:构建“信息安全宣传周”项目

信息安全是目前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教材的重点内容。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讲解安全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有限。我们设计了“校园信息安全宣传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信息安全知识。

项目实施分为四个阶段:筹备阶段、实施阶段、展示阶段和总结阶段。在筹备阶段,学生分组调研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密码设置过于简单、随意连接公共WiFi 等问题;实施阶段,各小组根据调研结果,运用第3 单元学习的图文编辑技能制作安全宣传海报,使用学生学到的数字媒体技术制作安全警示短视频;展示阶段,各小组在校园内进行宣传展示,并向其他同学讲解安全知识;最后在总结阶段,各组汇报项目成果,分享心得体会。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了相关的防护技能,更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许多学生反映,通过亲自参与安全宣传活动,那些原本枯燥的安全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记忆也更加深刻。

(二)案例二:开展“班级数据分析师”项目

数据分析能力是现代职场中的重要技能,教材中“用数据说话”专门介绍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可设计“班级数据分析师”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真实的班级数据。项目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班级数据值得分析,最终确定以学业成绩、出勤情况、活动参与度等作为分析对象。学生分组收集数据,运用教材中介绍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处理,使用排序、筛选等功能进行数据分析,最后通过图表实现数据可视化。期间,学生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数据如何规范录入、异常数据如何处理、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图表类型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 Excel 的各项功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数据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个小组在分析成绩数据时,发现某科成绩分布异常,通过深入分析发现是评分标准理解有误,及时帮助同学发现了问题。这种真实的问题解决体验是传统教学无法给予的。项目结束后,还组织了成果展示会,邀请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担任评委,对各组的分析报告进行点评。这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专业指导,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极大地增强了学习成就感。

结语

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将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转变为一个解决真实问题的模拟工作室。它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让学生在完成有意义的项目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锻炼协作、沟通、解决问题等关键职业能力。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是推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值得深入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尕玛草 . 浅谈教育信息化提升中职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J]. 中外交流 ,2021,28(10):106.

[2] 江月娥 . 中职 " 信息技术 " 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J]. 教师 ,2025(21):140-142.

[3] 刘利 . 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安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1(5):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