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背景下在线教育企业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作者

王珊珊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济南 250101

引言

在此背景下,对在线教育企业营销策略优化的研究兼具重要的实践紧迫性。于理论层面,本研究旨在把现代营销管理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数字化背景相结合,深入剖析垂直领域的特定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展数字营销理论在服务业,特别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边界。

一、数字化背景下在线教育行业的营销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数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教育产业的生态格局,为在线教育企业的营销活动构筑了全新的宏观环境。技术层面,5G 网络的高速率与低延迟为高清直播提供了坚实底座,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则驱动营销范式从“广撒网”向“精准垂钓”跃迁,使得个性化内容推荐与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成为可能。政策层面,“教育数字化”战略被提升至国家高度,为行业提供了长期利好导向,“双减”政策的深化落实亦对营销内容的合规性、广告投放范围及用户数据应用划定了清晰红线,促使企业必须在规范框架内探索创新路径。社会经济层面,公众对终身学习体系的迫切需求释放出庞大的潜在市场空间,但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的可支配教育支出,使得消费者决策过程更趋理性,价格敏感度有所提升,对教育产品的“实效性”与“性价比”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行业市场特征

市场格局上,头部效应依然显著,巨头凭借资本与品牌优势占据主导,但垂直细分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挑战者,利基市场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突破口。竞争焦点已从单纯的课程内容比拼,延伸至涵盖技术体验、教学服务、品牌信任度的全方位综合较量,营销战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用户行为层面,消费者主权意识空前觉醒,其决策路径高度非线性化,他们习惯于在多渠道间穿梭,通过反复比较课程评价、试听体验、社群口碑后才做出最终选择,决策周期拉长且信任阈值提高。行业共性痛点愈发凸显,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一直影响着企业利润,标志着流量红利时代的终结,“重首购、轻留存”的运营模式导致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挖掘不足,用户流失率问题严峻。

二、在线教育企业营销现状与问题剖析

(一)现有营销模式特征

当前在线教育企业的营销模式呈现出高度依赖数字化渠道、组合多元且追求即时效果的显著特征。以巨量引擎、腾讯广告等为代表的信息流平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利用用户标签进行高强度广告投放,旨在快速捕获潜在客群,是短期内拉动增长的主要引擎。由于意识到公域流量成本的不可持续性,企业普遍把构建私域流量池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赠送资料、体验课等“钩子”产品将用户沉淀至企业微信,转而依托社群运营、朋友圈营销、直播公开课等形式进行价值渗透,旨在实现长期转化与复购。内容营销通过打造知识 IP、产出干货短视频与行业报告来树立专业权威,吸引自然流量。总体而言,现有模式是流量焦虑与增长压力下的现实选择,但其内在的矛盾也已日益凸显。

(二)主要问题

尽管营销模式日趋多元,但在实践层面,诸多深层次问题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制约在线教育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桎梏。首当其冲的是获客成本的居高不下,近乎疯狂的渠道竞争推高了广告竞价,使得用户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巨额营销费用严重影响着企业利润,行业拖入“增收不增利”的恶性内卷。其次转化漏斗效率低下,表现为前端流量与后端转化之间的巨大断层,源于缺少精细化的用户运营与有效的信任培育机制,导致潜在用户在各环节大量流失,高昂的线索成本难以通过成交实现回收。第三,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广告投放数据、用户行为数据与交易数据彼此割裂,没能整合形成统一的用户视图,致使企业无法真正实现精准的个性化触达,决策多依赖于经验而非洞察。最后,战略短视导致品牌资产薄弱,过度追求效果广告,忽视了品牌情感价值的长期建设,企业一旦停止广告投放,增长即刻失速。

三、在线教育企业营销策略优化路径

(一)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定位

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的主要路径在于超越单纯课程内容的比拼,转向构建一个富有感召力的品牌定位。企业必须进行深刻的市场洞察,把自身的优势凝练成一句直击目标用户痛点的价值主张。差异化可以源于多种维度,或许是专注于一个极度细分的学科领域或人群;或许是打造一种颠覆性的教学模式,构建技术壁垒;亦或是倡导一种社群文化,与用户建立情感共鸣。该定位必须贯穿于所有的营销传播环节,从广告语、视觉设计到内容输出、用户服务,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从而在用户心智中占据一个位置,有效降低信任门槛,最终把品牌本身打造为最有效获客渠道的护城河。

(二)借助数据分析进行用户细分

企业应整合各方数据源,构建用户数据平台,打通从广告点击、页面浏览、试听记录到购买成交、完课行为的全链路数据,绘制出动态的、立体的用户画像。超越传统的人口学标签,分析应深入用户的行为偏好、内容兴趣、学习阶段及潜在需求。基于此,可以把用户群体划分为诸如“价格敏感型试听用户”“高潜力沉默用户”“高复购倾向精英用户”等具有不同特征的集群。针对不同人群,施以高度定制化的营销策略,向“价格敏感型”用户推送限时优惠与奖学金计划;对“高潜力沉默用户”触发AI 助教的个性化学习建议;为“精英用户”提供专属的进阶内容。

(三)构建学习社群促进用户黏性

社群的价值在于把冰冷的线上交易转化为有温度的人际连接与共同成长的氛围,通过创造归属感来极大增强用户的忠诚度。企业应依托企业微信、专属APP 社群或小程序等平台,围绕课程产品,有目的地设计社群结构,包括由班主任或助教定期发布学习任务、组织专题讨论与答疑解惑;引入打卡机制、学习积分榜与小组PK 赛等游戏化元素;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或优秀学员进行直播分享,提供额外价值。一个成功的社群是解决问题的支持中心,也是用户自发分享笔记、交流心得、相互鼓励的场所,当用户深度嵌入社群关系网络中,其迁移成本变得极高,从单纯的“客户”转变为品牌的“拥护者”,自发进行转介绍,从而实现低成本的增长飞轮。

(四)建立长期用户价值管理体系

优化路径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从追求单次交易的“流量思维”到挖掘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的“会员思维”的战略转型,要求建立一套系统性的长期用户价值管理体系。体系的重心在于把用户视为要长期培育的资产,关注用户在首次付费后的整个过程,从激活、成熟、复购到忠诚推荐。企业要定义健康度指标来实时监控用户状态,建立预警机制,对流失风险用户进行主动干预,如推送个性化学习报告、提供专属复习方案或给予关怀性回访。最终通过精心设计的转介绍机制,把忠诚用户转化为品牌的“代言人”,形成低成本且高效的拉新渠道。

结语

当流量红利褪去、监管政策趋明、用户需求升维,过往那种依靠资本驱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迫使行业参与者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集体反思,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技术与营销又应如何真正服务于学习效果的提升与用户价值的创造?此背景下的营销策略优化,也是一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重构,其要求企业必须摒弃短视的流量博弈,转而坚守长期主义,最终在创造持续商业价值的同时,履行好赋能个体成长的社会使命。

参考文献

[1] 李艳星 .“双减”背景下在线教育公司战略转型研究——以 Y 公司为例 [D]. 中原工学院 ,2023.

[2] 张文妃 . 腾讯企鹅辅导公司 K12 在线教育市场营销策略改进研究 [D].湖南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