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路径

作者

胡学勤

黄石市白马山小学 435000

一、引言

信息技术飞速迭代,已深度融入生活、学习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作为适应信息社会的核心能力,成为当代小学生成长的必备素养。小学阶段是信息素养培育的“黄金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肩负着这一重要使命。然而,当前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阻碍信息素养培养的问题,亟需探索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突破瓶颈。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2.1 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时代里,信息传播快、覆盖面广,具备“获取、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是立足社会的基础。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从小培育信息素养,能让他们学会辨别网络虚假信息、高效利用学习资源,从容应对未来信息社会的挑战,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2.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素养不仅包含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涵盖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维度。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能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 如通过网络资源拓展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 —— 如利用软件制作创意作品;还能树立正确信息伦理,如不传播不良信息。这些能力的提升,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陈旧

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更新滞后,难以跟上技术发展步伐。教材中仍介绍过时的软件(如旧版办公软件)、落后的操作方法,而对当下普及的人工智能、短视频剪辑、在线协作工具等内容涉及甚少,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基础技能的需求。

3.2 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讲授法,课堂上只注重软件操作步骤的传递,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文字处理软件时,仅反复演示“插入图片、设置字体”等操作,学生机械模仿,缺乏自主探索与创新应用的空间,学习兴趣低迷,信息素养培育沦为“技能训练”。

3.3 实践活动不足

小学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大量实践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但实际教学中,常因“课时紧张、设备不足(如电脑数量少、配置低)”等问题,学生实践机会匮乏:如编程教学仅能在课堂上完成简单代码编写,课后无设备继续探索;多媒体制作仅能完成半成品,无法深入打磨作品,导致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薄弱。

3.4 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评价多以“考试成绩”或“作品完成度”为主,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信息意识、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信息素养核心维度。例如评价“电子小报制作”时,仅看版面美观度,不关注学生信息筛选的合理性、内容创作的创新性,导致学生只重形式、轻内涵,不利于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路径

4.1 优化教学内容

更新教材内容:教育部门与学校需及时更新教材,将人工智能启蒙(如简单 AI 工具使用)、大数据认知(如校园数据统计)、物联网基础(如智能设备原理)等前沿内容纳入教材,让学生接触最新技术,拓宽信息视野。

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内容需贴近学生生活,如教文字处理时,让学生制作“班级活动邀请函”;教表格软件时,让学生统计“家庭月度开支”;教图片处理时,让学生设计“校园安全宣传海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信息应用能力。

4.2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式学习法:以具体项目为驱动,如“制作校园文化宣传视频”,学生需分组完成“脚本设计、素材拍摄、视频剪辑、成果展示”全流程。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剪辑软件、筛选优质素材、协作解决问题,信息素养在项目实践中综合提升。

运用游戏化教学法: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如用“打字闯关游戏”(通过关卡提升打字速度与准确率)、“编程解谜游戏”(通过编写代码破解谜题),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主动学习,激发信息探索兴趣。

4.3 丰富实践活动

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学校组建“机器人编程小组”“多媒体创作小组”“校园小记者(数字采编)小组”等,为学生提供课后实践平台。如机器人小组可参与“机器人大赛”,多媒体小组可制作“校园电视台节目”,让学生在深度实践中深化信息技能。

组织信息技术竞赛:定期举办“编程创意赛”“电子手抄报大赛”“短视频创作赛”等,如围绕“环保主题”开展编程赛,学生设计“垃圾分类指引程序”;围绕“传统文化”开展手抄报赛,学生整合网络文化资源。竞赛能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与创新动力,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4.4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综合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评价维度涵盖“信息获取能力(如是否能高效找到所需资源)、信息处理能力(如是否能筛选有用信息)、创新能力(如作品是否有独特创意)、信息道德(如是否规范引用资源)”。例如评价编程作品时,不仅看功能实现,还看代码逻辑、创意点及是否遵守编程规范。

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如收集学生的项目策划方案、实践过程记录、作品修改稿等,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教师根据过程记录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让评价成为促进信息素养提升的“助推器”。

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阵地,在信息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尽管当前教学中存在内容、方法、实践、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优化内容、创新方法、丰富实践、完善评价,能有效突破困境,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部门、学校与教师需协同发力,持续探索创新,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人工智能助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 卢秋花. 读写算,2025(23)

[2] 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 . 王焕芳 . 天津教育 ,2025(22)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 游戏化” 奇旅 . 周芳 . 当代家庭教育 ,20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