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应用探索
廖妮姣
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人民政府 重庆 409611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推进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促进了数字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应用。相较于常规的文化馆群众文化组织形式,数字文化馆具有较好的互动性,能够使得群众文化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得群众文化发展形式得以创新,更使得传统文化馆在新时期焕发全新的活力。
一、数字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文化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开展的主要场所,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文化馆成为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从数字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来看,其可有效提高群众文化的传播效果。在具体的表现上,数字文化馆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线下文化馆进行了深度结合,能够转变传统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受时间以及空间限制的局限性,扩大了文化资源的传播范围,吸引了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并且数字文化馆使得群众获得了更多互动交流平台,在交流的过程中扩大了群众文化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数字文化馆能够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手段,将群众文化以多模态的方式展示在公众面前,丰富了群众的活动感受与活动体验,提高了群众文化活动质量[1]。
二、数字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应用路径
(一)做好数字文化馆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数字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需做好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工作,为后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数字文化馆建设中,可做好资源的建设,基于线下文化资源设计线上文化资源,将线上与线下的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便于群众结合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在线上资源的建设上,除需做好线下资源的信息化转化之外,可利用馆际合作的方式引入更多丰富的群众文化资源,做好资源库的建构与分类,加大资源的共享力度。在线下文化资源的设计中,可基于线上资源完善线下的文化体验,打造相应的展示区域。以文物展览活动为例,除可在线上设置虚拟博物馆之外,更可在线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等打造出文物体验场景,从而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在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需完善相应的功能设计,例如检索功能、直播功能以及教学功能等。以直播功能为例,文化馆可利用直播平台实时展示各项文化活动,例如文体表演以及讲座等,鼓励群众结合自身的实际安排进行选择性参加,并利用实时评论以及弹幕等方式与其他群众进行互动。在建设数字文化馆中,相关部门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例如打造高速且稳定的网络环境以及配备先进的数字化设备设施等,使得群众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文化体验 [2]。
(二)创新数字文化馆应用
在建设数字文化馆的同时,还需对数字文化馆的应用形式进行创新。除常规为受众提供线下活动之外,需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线上文化服务形式。在实施中,可针对传统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服务进行升级,为群众打造电子图书馆、虚拟博物馆以及在线展览等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也可深度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将其与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基于活动内容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文化活动,从而促进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形成,便于在后续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也可基于数字文化馆的应用优势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创作平台,在平台中整合数字创作工具,例如 3D 建模工具、音视频制作工具以及图像编辑工具等,并为群众提供协作功能,使得群众能够在平台中创作出多样化的数字文化作品。
数字化文化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可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服务。例如针对老年群体,可为其开发较为简单易用的数字化文化产品,例如支持语音控制的文化咨询平台以及字体较大的电子书阅读器等。针对残障群体,可在数字文化馆中设计无障碍板块,为其提供字幕服务以及语音导览服务。针对基层地区的群众,可依托数字文化馆的技术优势,使得优质文化资源能够下沉到基层地区,凸显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特征 [3]。
(三)加强专业人员培养
工作人员作为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设计者与执行者,其专业水平可直接影响群众文化活动设计质量。在数字文化馆普及应用之后,其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须具备常规工作能力,更应熟练应用数字文化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针对此,文化馆需做好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除在引入人才中重点考评其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之外,需做好针对已有人员的培训,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设计、数字化工具应用以及艺术领域专业内容均纳入针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范围内,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契合数字文化馆发展所需 [4]。
结语:
应用数字文化馆发展群众文化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的传播效果,更提高了群众文化的活动质量。在应用数字文化馆发展群众文化的路径上,需做好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工作与应用工作,更应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文化馆的积极作用,助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明霞.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研究 [J]. 贺州学院学报 ,2025,41(2):139-146.
[2] 曹型璐. 数字化赋能视角下老年群体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现状与需求洞察 [J]. 微型计算机 ,2025(16):184-186.
[3] 杨茜. 文旅融合背景下群众艺术馆数字文化编创模式构建——以十堰市为例 [J]. 读天下 ,2025(30):119-121.
[4] 孟一鸣, 杨兴子, 左臣国. 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 群众文化活动与图书资料的融合与创新 [J]. 文存阅刊 ,2024(17):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