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

丁爱迪

身份号码 130722199702081711

引言:

随着电气系统中电力设备数量与种类的不断增加,无功功率带来的线路中电能损失及对电气设备带来的危害等问题不容忽视,探究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策略成为当下的热门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效率。

1 电气自动化中的无功补偿技术特点

无功补偿技术是将容性功率负荷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装置并联在同一电路中,通过2 种负荷间的能量交换来达到平衡无功功率的目的。具体来说,当感性负荷需要无功功率时,容性负荷会释放无功功率进行补偿,反之亦然。在实际应用中,并联电容器因其具有安装方便、建设周期短、造价低、运行维护简便且自身损耗小等优点,常被用作无功补偿装置。通过这种方式,无功补偿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流动,从而减少线路和变压器的电能损耗,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和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降低线路损耗,还可以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可靠性。因此,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以优化系统的性能,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电网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线路损耗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而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输电效率。电能损耗是电力系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正是减少电能损耗的有效手段。

2. 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意义

我国当前的电气工程跨度大、范围广、距离长,想要进行长远距离的电力传输,就需要采用高压措施,让电力能够输送到更远的地方。目前我国的电力运输分为高压电力网运输、中压电力网运输、低压电力网运输三种。在这三种电力运输模式中以中压电力网运输模式最为稳定,高压、低压的运输模式的稳定性较差,尤其是高压电力网运输,在电力的运输过程中因为跨越距离长,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电气情况,让电力在运输的过程中损耗严重,造成大量的电力资源浪费,不利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提升发展。而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是通过无功补偿技术的自动化对电力运输过程中进行功率补偿,降低电力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而无功补偿技术的自动化使用,还能够增强电力系统中的质量管理,降低电网设备部件的损耗、损坏程度[1]。

3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3.1. 电气线路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

当电网无功过大时,除增大电压波动外,还将增加用电设备和线路的损耗,增加电网运行费用。在电力系统中引入无功补偿技术,通过在线路上加装无功补偿装置,达到就地平衡的目的。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线路分布比较复杂,采用无功补偿技术时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一是从简到繁的原则;在线路上设置的补偿点数不能过多,且控制方法尽可能简单,一般不采用包投切方式。对于过电流、过电压保护,可选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熔断器。二是要适度。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要根据电力系统中用电设备的型号和数量来确定,既要取得预期的补偿效果,又要保证电力系统的损耗较低,同时又不会产生过补偿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线路负荷过大,可能导致无功补偿不足,可采用电阻与电容相结合的无功补偿方法。

3.2. 变电站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

变电站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核心设备,采用无功补偿技术,可有效地提高终端变压母线电压,提高电网功率因数。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主要包括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和静态补偿装置等。一般情况下,变电站中使用的无功补偿装置,其容量应占主变容量的 30% 以上。如某变电所有一台40MVA 主变,要使无功补偿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选用 12MVA 容量的无功补偿装置,才能使变电所空载时的损耗最小。由于用户侧用电具有显著的季节性、时变性,因此无功补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季节变化方面,夏、冬两季的用电量显著高于春、秋季,由于变压器负荷增大,电压下降,变电站必须对无功补偿方案进行及时调整,选择适当的补偿容量,才能改善供电质量,满足用户用电需求。

3.3. 回路电流平衡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由于电源输出电压波动或系统负荷波动较大,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输出三相电流幅值和相位不一致。这类电流不仅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造成损害,而且还降低了电能的利用率,增加了电力系统的运行费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必须对回路中不平衡电流进行补偿。基于无功补偿技术的回路电流平衡一般采用增加分相补偿装置,即在三相间、相零线间添加一定数量的电容器,通过对电容器投入数量的灵活调节实现对有功电流的补偿。负载电感量也是平衡回路电流的一个重要参数,当电容器投入较多时,负载的功率因数就会降低,此时系统可利用的电感量越大,对不平衡电流的调节能力也就越大。从理论上讲,在负载功率因数 0.7 的情况下,三相电流的最大相电流必须达到最低相电流的 2 倍才能达到平衡。因此,在采用无功补偿技术时,为了使三相电流均衡,必须合理地确定投入电容器的个数。

3.4. 故障诊断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领域,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也体现在故障诊断方面,它能自动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的各项参数,因此能够对当前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能及时发现出现的故障和异常问题,为后续故障处理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为了实现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等参数的自动检测,就必须对无功进行补偿。在此流程中,需要利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采集设备的运行状况,根据需要向设备提出相应的无功补偿请求,实现无功自动补偿。

3.5. 配电网管理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

加强配电网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无功功率的有效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减少电网波动,保证电网无功供应,需要在电网中增加核心无功补偿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补偿可以分为静态的和静态的。无功补偿技术在实际无功补偿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它只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照规定的功率来补偿就可以了。最常用的有感应装置,电容装置等等。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输出功率保持恒定,但无法满足电网的要求。可变负荷与固定负荷最大的区别是其自适应能力,即通过调整一定的容量达到整个系统的动态负荷补偿。实践证明,无功补偿方法响应快,精度高,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保证无功补偿功能,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结束语:

综上,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通过不同类型的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改善电压质量等。尽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谐波干扰和控制策略优化等,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无功补偿技术将朝着智能化、与新能源发电融合、小型化和模块化等方向发展,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龚 莉 强 . 自 动 化 无 功 补 偿 技 术 的 应 用 [J]. 集 成 电 路 应用 ,2022,39(10):106-107..

[2] 韩冬 . 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及其应用探究 [J]. 科技与创新 ,2022,(18):47-49.

[3] 王丽艳 . 自动化中的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应用 [J]. 集成电路应用 ,2022,39(0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