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档案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操难点破解

作者

孙蕾

南堡经济开发区党政综合办公室 河北省唐山市 063305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档案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然而,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认知偏差、技术应用不足和管理滞后等难点,严重制约转型进程与效果。解决这些实操问题不仅关乎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更影响到档案资源的长期保存、安全管控与共享利用。本文通过系统分析转型中的典型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多维度破解路径,为档案部门推进数字化实践提供参考,助力档案事业适应新时代信息治理和服务需求。

1 档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1.1 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存在查找不便、存储占用空间大等问题。档案数字化转型后,通过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的快速检索和查询,大大节省了档案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1]。例如,在机关单位中,员工档案数量众多,数字化后可以快速定位所需档案,为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1.2 增强档案安全性

数字化档案通过多重备份、加密存储和严格的权限控制,有效提升了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相比纸质档案易受自然灾害、人为损坏或信息泄露的风险,数字化手段能够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长期可访问性。只有授权人员方可查看和使用档案,显著降低了未授权访问和数据篡改的可能性,为档案信息的可靠保护提供了全面保障。

1.3 促进档案资源共享

数字化档案有效打破了时空限制,使不同部门、地区人员能够便捷共享档案资源。用户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访问所需信息,极大提升了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覆盖范围。这一转变对跨领域科研协作、文化交流及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知识传播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档案数字化转型实操难点分析

2.1 人员认知不足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习惯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缺乏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2]。他们可能认为数字化转型只是简单地将纸质档案扫描成电子文件,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深远影响。此外,一些领导对档案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不够,在资金、人力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转型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2 技术应用难题

档案数字化转型涉及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数据存储和信息安全等多种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面临扫描设备性能不足导致图像采集质量不佳、后期处理效果不理想、存储容量难以满足海量数据需求以及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具体问题。同时,不同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也较为突出,导致档案数据难以实现顺畅共享与交换,这些问题共同增加了转型过程的技术复杂性和实施难度。

2.3 管理模式滞后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主要以纸质档案为核心,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流程和方法。而档案数字化转型后,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包括电子档案的分类标准、元数据规范、存储策略、利用规则等。目前,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满足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求。

3 档案数字化转型实操难点的破解策略

3.1 加强人员培训与宣传

首先,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数字化技能和业务水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档案数字化操作技能、档案管理软件使用等方面。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让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加强对档案数字化转型的宣传工作,提高领导和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内部刊物、宣传栏、讲座等方式,宣传档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好处,营造良好的转型氛围。

3.2 优化技术应用方案

在扫描设备的选择上,要根据档案的类型和数量,选择性能稳定、扫描质量高的设备。同时,要加强对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扫描图像清晰、完整。在图像处理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去噪、纠偏、裁剪等处理,提高图像的质量。在数据存储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数据存储架构,采用分布式存储、云存储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此外,要加强信息安全防护,采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障档案数据的安全。针对不同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可以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实现档案数据的顺利共享和交换。

3.3 完善管理模式

建立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分类标准和元数据规范,对电子档案进行科学分类和标注,方便档案的检索和利用。制定合理的存储策略,根据档案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选择不同的存储介质和存储方式。同时,要建立严格的档案利用规则,明确档案的访问权限和使用范围,确保档案的合法利用。加强对档案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档案数字化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档案数字化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此外,要建立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流程,推动档案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持续发展。

3.4 加强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是档案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保障。在数字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数据录入、转换、审核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建立多层审核与校验机制,通过流程化、标准化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一致性。同时,需对数字化成果开展定期备份与完整性验证,采用冗余存储、版本管理及异地容灾等手段,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尤其对重要档案应实施高等级备份策略,全面提升数据的长期可用性和安全性。

3.5 推动档案资源整合

为了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要推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档案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档案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整合后的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为单位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4]。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整合员工档案、业务档案等信息,分析员工的绩效和业务发展趋势,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3.6 加强与外部合作

档案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外部的技术和资源。可以与专业的档案数字化服务机构、信息技术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档案数字化转型工作。通过合作,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转型成本和风险。同时,要加强与同行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档案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做法,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

结束语

档案数字化转型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在实操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但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与宣传、优化技术应用方案、完善管理模式等破解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推进档案数字化转型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 雅 丽 . 企 业 档 案 数 据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思 考 [J]. 无 线 互 联 科技 ,2020,17(21):73-74.

[2]胡苗 .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思路研究 [J]. 兰台内外 ,2019,(10):32- .

[3]周焘 . 某研究所档案数字化项目中的质量管理研究 [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

[4]王广霞 . 面向知识服务的档案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 [J]. 互联网周刊 ,2024,(0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