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实操应用
黄春建
百色市白蚁防治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 531599
白蚁是一类危害极大的害虫,对建筑物、木质结构、农作物等造成严重破坏,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传统的白蚁防治方法多采用化学药剂,存在环境污染、对非靶标生物有害等问题。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手段,利用白蚁信息素的特性吸引白蚁,实现精准诱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该技术的实操应用,为白蚁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 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原理
1.1 白蚁信息素的种类与作用
白蚁信息素是白蚁群体间进行化学通讯的物质,主要包括性信息素、跟踪信息素、告警信息素等。性信息素用于吸引异性进行交配,跟踪信息素能引导白蚁沿着特定路线寻找食物和水源,告警信息素则在白蚁受到威胁时释放,引起群体的防御反应。在诱捕技术中,主要利用的是跟踪信息素和性信息素。通过人工合成或提取这些信息素,模拟白蚁的自然通讯信号,吸引白蚁前往诱捕装置 [1]。
1.2 诱捕技术的基本原理
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基于白蚁对信息素的高度敏感性和趋向性。将含有信息素的诱芯放置在诱捕装置中,信息素缓慢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当白蚁感知到信息素的存在时,会顺着信息素的浓度梯度向诱捕装置移动。一旦白蚁进入诱捕装置,就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捕获或杀死,从而达到控制白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2 诱捕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2.1 诱捕装置的类型
常见的诱捕装置有地下型、地表型和悬挂型等。地下型诱捕装置通常埋入土壤中,适用于防治地下白蚁,如台湾乳白蚁等。地表型诱捕装置放置在地面上,可用于防治地表活动的白蚁。悬挂型诱捕装置则挂在树木或建筑物上,主要针对树栖白蚁。
2.2 诱捕装置的设计要求
诱捕装置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要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信息素过快挥发,同时避免雨水、杂物等进入装置影响诱捕效果。二是要有适当的空间,容纳诱饵等的量要充足,一套饵料诱捕白蚁的量要足够多。三是要便于安装、检查和清理,降低操作成本和劳动强度。
2.3 诱捕装置的制作材料与方法
制作诱捕装置的材料可以选用塑料、木材、金属等。以塑料诱捕盒为例,其制作方法如下:选择合适大小的塑料盒,在盒盖上开若干个小孔,用于信息素的散发和白蚁的进入。在盒内放置诱芯和诱饵,如松木片等。
3 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实操流程
3.1 前期调查与监测
在实施诱捕技术之前,需要对白蚁的危害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通过观察白蚁的活动迹象,如蚁路、分飞孔、木材损坏情况等,确定白蚁的种类、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同时,可以采用监测装置,如白蚁监测桩,对白蚁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为后续的诱捕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
3.2 诱捕装置的安装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合理布置诱捕装置。对于地下型诱捕装置,应选择在白蚁活动频繁的区域,如蚁路附近、树木根部、建筑物基础周边等,挖适当深度的坑,将诱捕装置埋入其中,然后用土覆盖,使装置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地表型诱捕装置可直接放置在白蚁活动的地面上,悬挂型诱捕装置则根据白蚁的栖息位置挂在相应的高度。
3.3 诱芯与诱饵的选择与更换
诱芯的选择应根据目标白蚁的种类和习性来确定。不同种类的白蚁对信息素的偏好有所不同,因此要选择针对性强的诱芯。诱饵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选用白蚁喜食的木材,如松木、杉木等。诱芯和诱饵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信息素的有效浓度和诱饵的吸引力。通常诱芯每 2 - 3 个月更换一次,诱饵根据消耗情况及时补充。
3.4 定期检查与记录
安装诱捕装置后,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诱捕装置的完整性、诱芯和诱饵的状态、被诱捕白蚁的数量和种类等。每次检查都要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分析诱捕效果,调整诱捕策略。
4 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案例
4.1 在建筑物白蚁防治中的应用
某住宅小区发现有台湾乳白蚁危害,建筑物的木门窗、木地板等多处出现损坏。采用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进行防治,在建筑物周边和室内白蚁活动区域布置地下型诱捕装置。经过 3 个月的诱捕,诱捕装置中捕获了大量白蚁,白蚁的活动明显减少。继续监测和诱捕 6 个月后,该小区的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未再发现新的白蚁危害迹象 [2]。
4.2 在园林树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
某公园的树木遭受黑翅土白蚁危害,部分树木出现树干中空、生长不良等情况。在树木根部和周围土壤中安装地下型诱捕装置,并结合悬挂型诱捕装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诱捕,白蚁的数量逐渐减少,树木的生长状况得到改善。通过长期的监测和诱捕,有效地保护了公园内的树木资源。
4.3 在农田白蚁防治中的应用
在某农田中,黑胸散白蚁对农作物造成了一定危害。在农田周边和作物种植区域布置地表型诱捕装置,利用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进行防治。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诱捕,白蚁的危害程度明显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
5 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的应用效果与优势
5.1 应用效果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表明,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在白蚁防治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白蚁的种群数量,减少白蚁对建筑物、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同时,该技术可以长期监测白蚁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白蚁的新入侵点,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5.2 优势
与传统的白蚁防治方法相比,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环保无污染,信息素是生物源物质,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较小。二是针对性强,能够准确吸引目标白蚁,减少对其他有益昆虫的伤害。三是可持续性好,通过长期的诱捕和监测,可以实现对白蚁种群的有效控制,防止白蚁再次危害。
6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6.1 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信息素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有待提高,部分信息素在环境中容易分解,导致诱捕效果不稳定。二是诱捕装置的通用性较差,不同种类的白蚁需要不同类型的诱捕装置,增加了防治成本和操作难度。三是对一些隐蔽性强、活动范围广的白蚁种类,诱捕效果还不够理想 [3]。
6.2 改进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信息素的研发,提高信息素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延长其有效作用时间。二是设计通用性更强的诱捕装置,使其能够适用于多种白蚁种类。三是结合其他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形成综合防治体系,提高防治效果。四是加强对白蚁生物学特性和行为规律的研究,进一步优化诱捕技术的策略和方法。
结束语
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白蚁防治手段,在白蚁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深入了解该技术的原理、设计制作诱捕装置、规范实操流程,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白蚁防治中的作用。在未来的白蚁防治工作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生物源白蚁信息素诱捕技术,同时加强与其他防治方法的结合,为保护建筑物、树木和农作物免受白蚁危害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邹琳 ,王新善 , 孟庆轩 . 关于白蚁防治新药剂的药效研究 [J]. 中国农业文摘 - 农业工程 ,2021,33(02):26-28.
[2] 张 丽 丽 . 浅 议 白 蚁 的 生 物 防 治 现 状 及 研 究 进 展 [J]. 山 西 农经 ,2019,(06):106-107.
[3] 林 雁 .白 蚁 种 群 控 制 药 剂 的 研 究 概 况 [J]. 中 华 卫 生 杀 虫 药械 ,2015,21(02):118-124.
姓名:黄春建
出生年月 :1991.1
性别: 男
民族: 壮族
籍贯: 广西田东
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 中级
研究方向: 生物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