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大型设备吊装施工的风险识别与动态管控策略
黄兵兵
中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火电厂大型设备吊装施工是火电厂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备自身风险,包括制造缺陷、运输损伤及设计与吊装条件不匹配,易导致起吊失衡;二是人员风险,涉及作业人员操作技能不足、安全意识薄弱及管理人员协调与应急能力欠缺,易引发误操作或指挥混乱;三是环境风险,如恶劣天气影响稳定性、复杂地形限制作业空间、交叉施工与照明不足增加作业难度。每一类风险均可能引发设备倾覆、坠落等严重事故,进而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工期延误与经济损失。因此,系统识别并动态管控各类风险,对保障吊装安全、提升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火电厂大型设备吊装施工风险识别
(一)设备风险
大型设备质量风险可分解为三方面:一是制造缺陷,如焊缝不达标、材料强度不足,易引发结构断裂;二是运输或存放不当导致的零部件松动、变形,影响整体稳定性;三是设计参数与现场吊装条件脱节,如重心标注偏差、吊点设计不合理,致使吊装受力失衡。上述问题均可能在起吊瞬间引发设备倾斜、摆动甚至坠落,必须在进场验收与吊装前核查中重点防控。
(二)人员风险
吊装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对起重机械性能的掌握、吊具选用与绑扎技巧、信号指挥的准确性,任一环节失误均可能导致事故。安全意识体现为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及风险预判能力,意识薄弱易引发违章作业。现场管理人员需具备吊装流程统筹、应急处置和跨班组协调能力,管理缺位将导致指令混乱、资源冲突,影响整体施工安全与进度。
(三)环境风险
恶劣天气中,大风易引发设备摆动失控,暴雨导致地面松软、影响支腿承载,雷电则威胁人员与电气系统安全;地形方面,复杂地貌限制吊车站位与回转空间,场地不平整将造成设备重心偏移、支腿受力不均,进而引发倾覆风险;此外,现场交叉作业、高空障碍物及夜间照明不足等环境因素,也会降低吊装精度与应急响应能力,必须通过前期勘察与实时监控加以防控。
(四)管理风险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表现为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与定期检查机制;安全责任不明确,则导致岗位职责模糊,问责机制缺失。维护保养不到位,使吊装设备带病运行,易引发机械故障;安全检查不及时,难以发现钢丝绳磨损、限位装置失灵等隐患。管理缺位还影响人员培训与应急准备,削弱风险响应能力,最终加剧现场失控风险。
二、风险评估方法
(一)定性评估
通过专家经验与现场观察,可将吊装风险定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高风险主要涉及大型构件吊装、复杂环境或关键节点作业,易引发严重事故;中风险多见于常规吊装但存在天气波动或交叉作业干扰,需加强管控;低风险则为环境稳定、工序成熟的小型吊装,危险可控。该方法依据专家对设备性能、人员能力、环境条件及管理现状的综合判断,逐项评估各环节潜在危险。虽操作简便、响应快速,但评价结果依赖个人经验,缺乏统一量化标准,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存在判断偏差风险。
(二)定量评估
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可将风险量化为发生概率与损失程度两个核心维度。故障树分析法通过逻辑推理逐层追溯事故成因,识别关键故障路径;层次分析法则构建判断矩阵,量化各风险因素的相对权重。二者结合,能精准定位高影响、高概率的风险节点。定量评估虽结果客观、可比性强,但依赖历史故障数据、设备运行记录等大量基础信息,且需具备建模能力的专业人员操作,实施成本较高,适用于重大或复杂吊装工程的风险精细评估。
三、动态管控策略
(一)事前管控
施工方案审核应包括工艺流程、吊装路径、受力计算及安全间距的复核;设备检查涵盖吊索具、限位装置、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性能测试;人员培训需结合岗位职责开展操作规程、风险辨识与应急处置专项教育;技术交底应分层级落实到班组,明确作业要点与禁止行为;应急预案须针对倾覆、断绳、碰撞等典型风险制定响应流程,并配备应急资源,确保可操作性。
(二)事中管控
加强现场监督与管理需从多环节入手:专人全程旁站监督,确保作业行为合规;利用传感器与监控系统实时采集吊重、倾角、风速等参数,动态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出现超载、偏移等异常,立即预警并采取纠偏措施;严格执行“十不吊”等安全规程,杜绝违章操作;遇天气突变或地形变化时,迅速研判风险,优化吊装路径或暂停作业,实现方案动态调整。
(三)事后管控
吊装施工完成后,应系统复盘全过程,分环节梳理技术方案执行、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操作规范与应急响应情况;逐项分析暴露出的问题与潜在缺陷,提炼可复制的经验与需规避的教训;对发生的安全事故深入调查,明确直接原因与管理责任,依法依规追责;同时优化风险管控流程,更新应急预案,强化培训交底,确保整改措施落地,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提升后续吊装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四、案例分析
以某火电厂大型锅炉吊装施工为例,该项目在吊装前对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确定了主要风险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动态管控策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事前、事中、事后管控措施,确保了吊装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该案例表明,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动态管控策略能够显著降低吊装施工的风险。
结论
火电厂大型设备吊装施工的风险识别与动态管控是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设备、人员、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动态管控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吊装施工的风险,提高施工效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风险识别和管控体系,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火电厂大型设备吊装施工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波 , 吴安坤 , 陈春 . 大型火电厂雷击风险分析及防护 [J]. 电工技术 ,2022,(14):46-48.
[2] 胡锦康 , 伍玉祥 . 大型火电厂辅助调频控制系统研究 [J]. 仪器仪表用户 ,2025,32(04):115-117.
[3] 金楠 , 孙礼渊 , 刘鑫荣 , 等 . 大型火电厂主厂房主体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J]. 当代化工 ,2024,53(12):2920-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