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清查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上的应用
任莺梭
江苏省水利科教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1、引言
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使国有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要,因为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其资产规模巨大且涉及教育、医疗、科研等很多关键领域,统计显示到 2024 年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超 50 万亿元,在全国国有资产总量里占比超三分之一,但在管理时资产闲置、使用效率低、存在流失风险等问题仍很明显,而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资产清查是摸清资产底数、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科学开展资产清查既能找出管理漏洞,也能给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提供数据支撑,所以本文从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出发探讨资产清查在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方面的作用和实施办法,为资产管理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与挑战
2.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概述
公共服务以事业单位为主要载体,在改革推动下其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近年逐步趋于完善。近五年数据表明,全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不断增大且年均增长率超 8% ,教育、医疗、科研等诸多领域都涵盖其中,该管理体系包含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监督等环节以达成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目标。不过呢,因有历史遗留问题且管理机制复杂,现有体系还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低等状况从而限制了管理效能的进一步提高。
2.2 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如今面临不少挑战,资产账实不符与闲置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由于一些单位缺乏动态更新机制致使资产信息落后,难以如实反映资产状况,并且监管力度不够使资产管理有违规操作的风险,甚至造成资产流失,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也让管理更难了,在面对复杂资产结构时更是无能为力,这些事既影响资产使用效率又阻碍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发展。
2.3 资产清查在管理绩效提升中的潜在作用
资产清查提供的精准数据可以显著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水平,并且全面盘点和核实资产可及时发现与纠正账实不符问题以确保资产信息真实完整,此外资产清查还能找出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地方并给予优化资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这样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又能降低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通过实践显示把资产清查纳入常态化管理流程不但能增加管理透明度,更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3、资产清查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3.1 资产清查的定义与流程
国有资产清查这项基础性工作靠全面盘点、核实、评估国有资产来掌握资产实际状况以达到摸清家底、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盘活闲置资产为目的,其流程一般包含前期准备、现场清查、数据核对与分析、问题整改以及报告编制这些环节。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里,资产清查不但需要确认资产的数量和价值还需要全面检验资产管理效率,这几年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一直在提高使得资产清查也成为事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的一项关键手段,资产清查流程的科学规范可以后续的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2 资产清查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多种技术和方法被用于资产清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像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这类现代信息技术一经应用就让资产清查更智能、更精准。例如 RFID 标签技术能够实时追踪资产的位置和使用状态从而减少人为误差,并且大规模资产清查广泛采用抽样调查与全量盘点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效率并保证结果可靠,不过技术应用绝大部分只是理论应用,尤其在基层事业单位,受限于场地、技术的限制高智能性的资产清查手段并没有被采用。所以需要技术上的大力支撑和相关业务培训,只有科学选择并灵活运用清查技术才能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水平。
3.3 资产清查在管理绩效评估中的指标设计
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中,资产清查在指标设计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因为清查结果能拿来构建反映资产管理效率、资产保值增值能力以及风险防控水平的评价体系,像资产利用率、闲置资产比例、资产流失率这类指标就能直观地呈现资产管理现状,并且清查数据也可用于动态监测资产配置是否合理,从而给优化管理策略提供量化依据。科学合理的指标设计不但有助于发现问题,而且能促使管理绩效不断改进,所以把资产清查纳入绩效评估体系,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支撑。
4、资产清查对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影响
4.1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直接受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近年数据表明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可有些单位依然存在资产闲置、重复采购等情况,而开展资产清查就能全面摸底现有资产情况,找出低效或者闲置资产并有针对性地让这些资产活跃起来,比如借助资产调剂、共享机制等手段让原本利用率不高的设备重新用于生产,进而使整体资产周转率大大提高,并且清查时形成的详尽数据能给后来优化资产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促使资产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4.2 加强风险管控
国有资产管理要靠风险管控来保障资产安全完整,不然近年来有些事业单位就因资产管理不好而频频出现资产流失、账实不符等情况,这给财政资金造成很大损失。资产清查能系统地盘点和核对,从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例如资产权属不明、账目记录错等,进而采取相应举措纠正,而且清查时运用信息化技术使监管更透明,也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发生的几率。事业单位若建立起常态化的清查机制就能形成完整的风险预警体系,从源头防止资产管理漏洞,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且可持续利用。
4.3 促进管理制度完善
国有资产管理中,资产清查既是基础工具又有推动制度创新完善的抓手,当下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理时暴露出流程复杂、标准不一之类问题,这表明管理制度存在问题,若深入剖析清查实践里的难点痛点,就能有针对性地修改现行规章制度并使操作流程更优,使其更契合实际需要,例如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可简化清查程序,制定标准化模板能规范数据采集方式,并且开展清查工作也加强了部门间的协作意识,促使责任分工更明确,这些改进措施一起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朝着精细化、规范化发展,给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提供强大支持。
5、结论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已超数十万亿元,这使得资产管理变得愈发重要。而资产清查借助系统化数据采集与分析手段,不但能精确反映资产现状,还能给资源配置优化和制度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数据整合难、专业能力不足等难题依然存在且亟待解决。若想进一步发挥资产清查的作用,就得加强信息化建设、培育专业人才并完善配套政策。总之,事业单位应当把资产清查手段,深度融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管理绩效,推动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并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炳正 ;.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讨 [J]. 天津经济 ,2025(01):96-99.
[2]李月凤 ;. 国有资产管理中的效率与风险控制研究:以事业单位为视角[J]. 现代商业研究 ,2024(10):157-159.
[3]张 颖 ;. 事 业 单 位 国 有 资 产 绩 效 管 理 探 讨 [J]. 投 资 与 合作 ,2024(01):170-172.
[4] 金雅琪;. 资产清查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应用[J]. 财经界,2021(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