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操纵员技能提升培养研究
吴鹏
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广东省江门市 529228
一、核电站操纵员技能培养的现状与挑战
核电站操纵员的培养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要求高的系统工程,目前虽然已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操纵员培训体系,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仍面临诸多挑战。
1. 培养体系的现状分析
国内核电站操纵员的技能培养主要遵循“理论培训 + 模拟机培训 + 在岗培训”三位一体的模式。
理论培训:新员工需经过为期数月的系统理论学习,初期阶段注重知识的广度与系统性,内容涵盖核物理、热工水力等基础学科,还有核电站系统、运行规程、事故分析等专业知识,培训课堂教学检测以考试为主,以便为后续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模拟机培训:该流程是操纵员培养的核心环节,操纵员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正常运行、异常运行及事故工况下的操作训练,此培训可以有效提升操纵员的规程执行能力和事故响应能力,是获取取照资格的关键。
在岗培训:操纵员取得执照的进入主控室后,在运行部门各个岗位进行轮岗实习,跟随经验丰富的操纵员进行“影子”学习,熟悉现场设备、系统流程和实际工作环境,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持续提升其现场经验、设备认知和综合决策能力。
这一体系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核电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基本满足了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需求。
2. 面临的主要挑战与瓶颈
(1)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理论培训偏重于知识灌输,和实际操作场景结合不够紧密,部分操纵员懂原理但是不会用,在面对复杂、非预期的工况时,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不足。
(2)模拟机训练的局限性:现有模拟机主要基于预设的故障场景进行训练,对于一些多重故障叠加等极端超设计基准事故的模拟能力有限。同时,训练模式相对固化,全面培养操纵员的批判性思维和动态风险评估能力存在困境。
(3)经验传承的断层风险:核电行业面临资深操纵员退休潮,新一代员工成长周期长,传统的“师带徒”模式效率较低,资深操纵员的隐性知识和经验难以得到有效传承,存在知识断层的风险。
(4)人才培养的“同质化”问题:虽然标准化的培训流程保证了基础能力的统一,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操纵员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较难培养出具备卓越领导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核电站操纵员技能提升的核心路径
技能提升的核心目标是把操纵员从“规程执行者”培养为“系统思考者”,不仅要懂操作,更要懂原理。
1. 深化理论根基,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1)改变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线性教学模式,在模拟机现场教学中,当出现某一现象,如“某参数异常波动”时,培训师应引导学员即刻追溯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再回归到操作规程,深入理解规程每一步设计的深层逻辑,在反复的闭环训练下,强化学员对现象、原理与规程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2)利用高保真的系统仿真软件,开发可交互的学习平台,学员可以跟玩游戏一样,在平台上“拖动”滑块改变某个参数,实时观察其对整个反应堆系统的动态影响,实时观测、实时学习的方式,能极大地提升学员对系统动态特性的直观感知和全局掌控能力。
(3)定期组织对国内外典型运行事件、行业良好实践进行深度研讨,把学员分组,要求他们扮演操作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对事件进行复盘、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和后果推演,基于真实场景的研讨,可以锻炼学员的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风险决策能力。
2. 强化模拟实训,锤炼应急处置本领
(1)在标准故障库之外,开发一系列“黑箱”故障,只告诉学员异常现象,不告知具体的故障原因,要求他们用有限的信息进行诊断、排查和处理。同时,设计“复合故障”场景,在处理一个设计基准事故的过程中,叠加设备故障或共因失效等问题,考验学员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和优先级判断能力。
(2)在模拟机培训中,引入干扰因素,如虚假报警、通讯中断、团队成员意见不合等,模拟真实事故中的混乱与压力。在培训过后开研讨交流会,播放录像,回放当时情景,重点分析学员在压力下的行为表现、沟通效率和决策失误,有相关问题的学员,由专家进行辅导,加强压力管理能力并学会在下次的实操中规避。
(3)定期组织运行、维修、技术、安全、应急响应等不同部门,甚至不同核电站的运行团队,进行大规模的联合应急演习,检验各方的协同作战能力,让操纵员在更大的事件范围内理解自身角色,熟悉整个核电站的应急响应体系,提升他们在极端情况下的全局观。
3. 构建学习机制,促进经验传承创新
(1)为每位操纵员配备导师,负责传授岗位技能和经验,还要关注其长期发展规划和技能提升。另外,设计清晰明了的“现场操作员—操纵员—高级操纵员—值长”的能力阶梯模型,明确每个阶梯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提供相应的培训资源和挑战性任务,引导操纵员持续攀登。
(2)建立一个集成的数字化平台,把运行规程、事件报告、培训材料、专家经验等知识进行关联化管理;成立内部“经验反馈社区”,鼓励操纵员随时分享工作中的技巧、发现和教训,营造积极讨论的氛围,让知识在互相交流中得以显化传播。
(3)鼓励操纵员组成项目小组,围绕运行中的实际难题开展行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设立“运行微创新”奖励基金,激励操纵员提出改进建议,可以是对规程的优化、对工具的改良,还可以是对培训方法的创新,如若被采纳并产生效益,随即颁发奖金,以此激发操纵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精神,把个体的智慧汇聚成推动整个组织进步的强大动力。
三、结语
核电站操纵员的技能提升,是一项关乎核安全“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任务,我们必须摒弃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观念,转向构建一个动态、可持续的终身培养体系,如此方能培养出一批批技术精湛、更具备卓越系统思维、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顶尖操纵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周健文, 王宇帆, 王政彦. 核电厂操纵员支持系统测试方法研究 [J].数字技术与应用 , 2021, 39 (09): 47-49.
[2] 吴震卿 , 李敏 , 刘玉龙 . 核电厂操纵员心理干预与一般心理咨询的异同 [J]. 辐射防护通讯 , 2020, 40 (03): 31-35.
[3] 张莉 . 核电厂操纵人员培养目标管理 [J]. 现代经济信息 , 2019,(05):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