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中的作用:发展与安全的双重考量
陈元吉
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850000
引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人工智能作为核心技术力量,深刻改变着全球竞争格局。世界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期望借此提升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然而,人工智能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带来数据安全、技术垄断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如何在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过程中,兼顾发展与安全,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人工智能对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1.1 驱动经济创新与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为新兴产业的孕育提供方向指引。它推动了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人工智能通过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深度融合,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例如,在制造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产设备的智能监控与故障预测,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在农业领域,智能农机装备和精准种植技术的运用,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1.2 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
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个基础学科,其发展对这些学科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带动基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同时,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催生出诸多新兴研究领域,如生物智能、智能材料等,为科技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在人才培育方面,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吸引着全球优秀人才汇聚。各国为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纷纷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相关专业和研究中心,培养具备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3 优化社会治理与服务效能
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智能政务平台通过整合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实现了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和智能审批,减少了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在公共安全保障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安防监控、风险预警等领域,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异常行为,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隐患,提高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社会治理决策过程中,人工智能通过对海量社会数据的分析,为政府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使决策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
二、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挑战与风险
2.1 数据安全与主权威胁
人工智能的运行高度依赖海量数据,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一些企业或机构为追求商业利益,可能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甚至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导致用户隐私泄露。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由于不同国家的数据监管政策存在差异,数据在跨境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攻击和窃取,对国家数据主权构成潜在威胁。一旦关键领域的数据被恶意获取,可能泄露国家战略信息、经济数据等核心内容,引发国家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人工智能在安全环境下的应用和发展。
2.2 技术垄断与发展失衡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竞争中,少数科技强国凭借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关键技术领域逐渐形成垄断格局。它们掌握着人工智能核心算法、芯片制造等关键技术,限制了其他国家的技术发展空间。这种技术垄断导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失衡,技术差距不断扩大。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度依赖国外技术不仅制约了自身产业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还可能在关键时刻面临技术断供风险,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自主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失衡还可能加剧国际秩序的不稳定,引发技术领域的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冲突。
2.3 意识形态与舆论安全冲击
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国家可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通过算法推荐、虚假信息生成等手段,向特定群体传播不良思想和价值观,影响社会公众的认知和判断。算法偏见也可能导致信息传播的不公平,加剧社会矛盾和分裂。此外,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新闻、虚假视频等内容,以其高度的逼真性,容易误导公众,干扰正常的舆论秩序,对国家舆论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严峻挑战,进而影响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三、平衡发展与安全的策略与路径
3.1 完善政策法规与监管体系
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与安全规范相结合的政策,明确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和安全要求,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政策导向。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整合政府多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加强对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全过程的监管。完善数据安全、算法审查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收集、使用、共享的规则和责任,规范算法设计和应用标准,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运行。通过健全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2 强化技术创新与自主可控
加大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框架等关键技术领域,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攻关,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从硬件设备到软件系统,实现关键技术的国产化替代。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和吸引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提升国家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和安全性,实现发展与安全的相互促进。
3.3 促进国际合作与规则共建
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享技术成果、交流发展经验,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制定,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声,提出符合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需求的治理理念和规则建议。在国际合作中,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建立多边、双边合作机制,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同时,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规则的公平、合理发展,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
四、结论
人工智能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中具有发展与安全的双重属性,其积极作用与潜在风险并存。在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技术垄断、意识形态等安全问题。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与监管体系、强化技术创新与自主可控、促进国际合作与规则共建等策略,实现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南平 .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国家竞争力的机理机制 [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5,24(09):33-44.
[2] 高梓超 , 陈小承 , 夏晓华 . 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14(09):13-18.
[3] 王丹 . 重塑竞争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与演进趋势 [J]. 竞争情报 ,2024,20(0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