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策略改革
马俊清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韩院小学 748507
小学数学教育正在新课程潮中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学业评价策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目标的调整,已经很难得到教学的满足。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数学的学科评估方法是否科学,与培养和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就是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策略的改革。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策略改革定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策略改革是指一系列对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完善之举,以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成长过程为目的。这一改革既是对传统学业评价模式的反思与超越,也是深刻认识新时期教育思想与教学目标的体现,是传统学业评价模式的又一次改革,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业考核策略改革的体现,要求考核内容不局限于对单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应从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既要包括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包括学生数学能力。同时,评价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纸笔考试,而是要把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综合起来,如口头表达、练习操作、课题学习等各种形式都要融入其中。另外,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战略改革,也讲究及时性,注重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成长路径,在个性化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策略改革,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种综合、深层次、科学化的评价模式创新。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策略改革做法
(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素养
传统的估分方式太单一,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品质、综合素养等很难有一个全面的评价。教师通过对多元化的考评体系的构建,不仅重视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重视多方面的素养,如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这种评价制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夯实基础,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数加减法”章节为例,首先,除了传统的笔试考查学生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外,在知识掌握层面,教师为了考核学生的理解深度,还可以通过口头表述题的设计,让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进行讲解。其次,教师为了考核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思路,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如果你有一个蛋糕,你和朋友各吃了它的 1/4,那么还剩下多少蛋糕?用分数表示。”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掌握加减分方法的同时,还要在实际情景中加以运用。而且,对于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让学生分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涉及到分数加减法,包括参与程度、沟通协作能力等,都可以在小组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此外,教师为了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展示、分享等方式,设计有趣的游戏或分数加减法的故事,考核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二)融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动态发展
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很难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出来,而过程性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成长进行实时跟踪,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把两者融合在一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既能把握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目的。这一做法在给教师提供更及时、更精确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为例,首先,在学习初期,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态的跟踪,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进行。例如,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的质量,初步了解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时的表现。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制长方形、方块等不同大小的课堂活动系列,并对其周长进行测算。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关注学生在小组中的配合与交流。到了篇章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次全面的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终结性的评估,试题既包含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有对房间墙面壁纸所需长度进行计算等实际问题应用的考查。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可以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对比,对学生的学习动态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后续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三)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评审视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劣,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互评既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又使学生在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从而促使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在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很好的进步。
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为例,首先教师在讲授完分数的定义、分值的读写方法以及分值在图形中的表示等本课的重点知识后,可以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学生在自我评价表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相应内容进行勾选或填表,以此来评价自己。这一步既帮助学生回顾了课堂上的内容,又锻炼了学生自我反省的能力。然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组活动,让学生把对分数的认识以四人一组的形式进行相互讲解,并对生活中的事物尽量用分数来形容。在小组中,每个学生既是讲解者又是听众,学生可以通过互评的方式,在认识分数的概念中,发现彼此的闪光点,以及自己的不足,并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结合自评表,鼓励学生记录小组内互评结果,写一篇学习反思日记。学生在日记中,需要对自己学习的分数收获进行总结,对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并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
结语: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方略改革在新课程背景的带领下逐步向纵深发展。改革既是传统评价模式的革新,又是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今后教师要继续秉承以人为本、保证评价科学、公正性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评价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九艳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命题设计策略探究 [J]. 前卫 ,2024(14):0116-0118.
[2] 周艳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课后作业的多元设计 [J]. 新课程研究 ,2024(22):74-76.
[3] 李佳 . 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数学学业质量监测及评价策略研究 [J].课堂内外 ( 高中教研 ), 2023(S01):107-109.
作者简介:姓名:马俊清(出生年月:1992.02)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甘肃省陇南市
学历:本科
单位:宕昌县韩院小学
职务:教师
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教育阶段:小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
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