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和探析

作者

廖玉桂

广东蓬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江门 529000

一、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1.1 按集热器类型划分

平板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主要包含平板集热部件、储热水箱、循环管道以及辅助加热装置,这种系统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应用范围较广,可以在 到 40% 的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同时,采光面积利用率较高,适合用在住宅建筑或者办公场所之类的地方。不过它的保温性能比较差,所以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冬天的集热效率可能会大幅下降,常常要搭配辅助加热设备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系统以高透光真空玻璃管作为关键结构单元,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和能量转换效率,即使在低温或者阴雨天气条件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非常适合寒冷地区使用,但由于制造成本偏高,且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在安装及维护时务必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以保证设备可靠运转。

1.2 按循环方式划分

利用冷水和热水的密度差异引发的自然对流现象,可以做到不用外部泵浦推动就能运转的循环运作,表现出结构简单、运作稳定、耗能较少的优点,这个体系主要用在小规模建筑上,它的储热水箱一般摆放在集热器上面,依靠垂直高度差来推动水流。由于流速被限制住,所以集热效率容易受安装高度的影响。如果用循环水泵强制推动,就可以明显加快水流速度,改善集热效果,还可以配合智能温控装置达成自动化调节,被大量应用到中大规模建筑中。虽然这种方案开始时投入资金较多,但是它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和动态调整的能力,比较合适那些需要大量热水的地方。

1.3 按供水方式划分

直接式系统采取集热器和终端设备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具备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的优点,不过水质会受集热材料特性的影响,在硬水地区容易形成水垢,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个方案大多适用在水质好而且用水量小的建筑环境当中。间接式系统通过添加换热器达成集热器和供水系统独立运行的目的,防止了水质被污染和产生水垢的现象,提升了热水品质的稳定性,比较适合那些对卫生条件有较高要求的地方,像医院、酒店等,能明显改善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二、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结合要点

2.1 系统集成设计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要同建筑给排水规划一同展开,这样才能做到功能上的协同以及外观上的协调。集热器的放置应当结合建筑朝向和光照状况来考量,首选南向或者东南向、西南向的屋顶部分,而且把倾斜角度设成接近当地纬度,这样可以改善集热效果。集热装置和主体结构的衔接最好用专门的支架,还要融合防水和保温的设计,以免影响到建筑的整体稳固性。针对坡屋顶情形,集热组件可以用嵌入式的方式同瓦片融为一体;至于平屋顶状况,则比较合适采用架空安装的办法,高度控制合理范围内,以此保证外观统一性。管道的布置应当简单高效,在经过墙体或者楼板的时候,增设套管,执行密封和保温处理,进而削减热能的损失。

2.2 热水储热与辅助加热设计

储热水箱的设计容量要兼顾建筑日均热水需求量、集热系统产热量、辅助加热设备补偿能力等诸多要素,一般来讲,它的有效容积可按照日用水量的80% 到 100% 来规划,采用圆柱形或者矩形结构,并且对内壁执行防腐处理,在外部添加导热系数不大于 0.03W/( ϵm⋅ϵK )、厚度至少达到 50mm 的高效保温材料,这样就能大幅度削减热能损耗。为了保障设备运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储热水箱内部应该设置液位监测装置、温度传感器、安全泄压阀以及排污接口等重要部件。

辅助加热设备的选型要全面考虑区域能源供应状况以及建筑功能需求,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燃气热水器因为运行成本低而受到重视;电加热器由于安装方便,在小型民用建筑里被广泛采用;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技术结合使用,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渐渐变成绿色建筑设计里的关键部分。选中的设备一定要符合在连续阴雨天气下,24 小时内把储水箱里的水温提高到指定目标的技术标准。

2.3 管道与附件设计

太阳能热水系统管道选型要重视材料的耐腐蚀性以及耐温性,PPR 管、铜管或者不锈钢管都是不错的选择,根据设计流量来决定规格参数,把流速维持在 1.0 到 1.5 米每秒之间,从而保证水流稳定。保温措施方面,一般用聚氨酯发泡或者离心玻璃棉做内部绝热材料,还要加上防护层,特别是户外安装的时候,要适当地加大保温层的厚度,以防冬季冻裂。系统应当装备必需的控制装置,像截止阀、止回阀、安全阀、压力表等,用来调节水流的方向和压力,保证运行安全。在循环管道里设置过滤器可以有效地除去杂质,避免它们对集热器或者水泵造成损害。集热器的入口处要装设温控阀,凭借即时检测水温和自行调节进水量的方式来守护集热元件不被损坏。

2.4 安全与节能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要有过热保护机制,当集热器内部水温达到 70℃时,可以自动启动冷却回路或者结束循环流程,防止设备因为高温而损坏。寒冷地区要对管道和集热装置做防冻处理,最好用电伴热或者循环防冻技术,电伴热系统应当同温度传感器关联起来,当环境温度降到 5c 以下的时候就自动开启。为了提升能源利用率,在热水输出管路末端设置回水管路,把冷凝水引回到储水箱再次加热,保证出水端快速升温,缩减资源浪费。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配合传感器随时搜集水温、液位等数据信息,再按照情况变动再热循环、辅助加热以及供水策略,可以明显改善系统的节能性能和稳定程度。

太阳能热水系统想要提升自身的运行可靠性,就需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以此随时监测到电流的异常状况,并立即切断电流,进而能够防止出现人员触电的现象发生;另外考虑到会有雷击的风险发生,所以可以在设备上面增设防雷设备,把雷电引入到地面当中去,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从节能环保层面出发,利用集热板与建筑合为一体的方案设计,在满足了人们的观赏美感之外还极大程度提升了能量转换过程当中的效率,如果要想达成节能减碳目的的话,定期对系统的使用开展一些检修保养活动,并清除掉在集热元件外表上的灰尘或者杂物等障碍物,使其一直维持高效率吸热功能的情况。

结语: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是达成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这种系统存在多种形式,能够依照建筑的特点及其功能需求来进行选择。随着太阳能技术的更新,成本逐渐降低,其在建筑给排水领域的适用范围会越来越大,从而问哦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赋予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姣 . 节能减排措施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5,(20):50-52.

[2] 孟祥安 . 绿色低碳目标下民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设计创新实践 [J].陶瓷 ,2025,(07):82-8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