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混凝土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改进与效果分析
孙宇航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300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超长混凝土建筑物因功能所需数量也在增加,后浇带施工成为技术瓶颈。传统后浇带施工技术易出现施工速度慢、质量问题突出、资源消耗多等现象,影响结构安全性和工程效益。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借助实际案例,研究后浇带施工技术改进措施,分析其应用效果,希望为改善超长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提供可行性方案,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
一、传统后浇带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传统后浇带施工存在诸多弊端。首先,施工复杂繁杂,需准确掌握混凝土强度、灌注时刻和温度变动,还要多次执行模板搭建拆解、钢筋切断合并、混凝土表面整理等步骤,加大了施工的复杂度和工期长度;其次,材料浪费现象严重,灌注混凝土时通常发生溢出并洒落,同时后期计算或执行上出现纰漏会造成用料过多,模板和支架的反复搬运也加重了材料的损耗情况;接着,质量把控难题多,施工人员的操作不规范、质量保证手段缺乏,通常带来混凝土灌注不充实、新旧混凝土衔接不牢靠、钢筋发生腐蚀等危险隐患;此外,设计单位、施工队伍与监理方等多个部门在交流过程中,时常出现沟通不畅的状况,进而导致后浇带的设计意图传达不清晰,以及后浇带设置位置与宽度信息出现混淆的问题,难以迅速找出质量问题并改正。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2.1 施工前的优化准备
施工之前,做好优化准备对超长混凝土建筑后浇带施工非常重要。第一是用结构分析软件来分析超长混凝土建筑温度场和应力场,精确找到后浇带位置、宽度以及数量,防止布置在应力高的地方或者配筋密集之处,减轻施工难度和费用。某大型地下车库项目通过分析使后浇带削减了 20% ;第二是采用性能优良的微膨胀补偿收缩混凝土来弥补收缩变形,再配合快速硬化材料,比方说早强型水泥或者高效早强剂,缩减浇筑时间并增强强度;第三是对施工人员展开专门的培训,利用视频教学和现场模拟训练来增强其技术水平和质量认识,保证施工符合规范。
2.2 施工工艺的改进
施工工艺的改良是保障后浇带施工质量以及效率的关键。选用分段浇筑的方式,按照现场情况合理地划分浇筑段的长度,某项目就将后浇带每 10m 作为一段加以浇筑,削减施工的困难程度和风险,掌控好浇筑的质量。应用温度监测系统,在混凝土之中埋设传感器,时时监测内外部温度,根据数据调整措施,保持内外温差在 25qC 以下。高温季节还会对原材料施行降温处置。有些时候会用预制混凝土块来取代现场浇筑,某项目就用预制块当作后浇带的模板,在提升施工速度的同时也维持了模板的密封效果和稳定状况。
2.3 质量控制的加强
质量控制是后浇带施工的重点。组建专门的质量检查小组,定时检查模板、钢筋、混凝土等质量,出现质量问题立即修正。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应用激光测量、无人机监测等新的技术手段,激光测量精确确定后浇带,无人机即时监控浇筑品质。某个大型项目用无人机监测改进质量管控。仔细记录施工时刻、材料使用、温度数值、质量检查结果等信息,创建电子档案,为质量追查给予可靠的依据。
2.4 信息沟通与协作的改善
信息沟通与协作属于保证后浇带施工顺利推进的关键要素。创建起信息共享平台,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方借助项目管理软件开展实时交流,设计变
更情况、施工进度、质量问题等信息得以随时掌握。定时举办协调会议,各方汇报工作进程,针对施工问题一同商议解决办法。一次协调会就针对钢筋链接问题制定出整改方案。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协作,维持施工进度与品质。
三、改进后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效果分析
3.1 经济效果分析
技术改进和工艺优化后的后浇带施工,成效十分突出,从材料成本、工期控制到质量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不错成果。在材料管控层面,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搭配预制块代替现浇工艺,控制准确的用量并且减少周转材料的使用频次,成本降低了约 15% ;施工工艺采取分段浇筑配合预制做法,施工周期缩短 20% ,某项目对原本 30 天的工期进行了压缩,可大幅度地削减人工以及机械租赁费用;质量管控借助严密手段加强施工质量,将结构裂缝的风险降到最低,后期维护的成本缩减大约 10% 。这些多种措施共同发挥作用,使施工效益和施工质量得到双重提升。
3.2 质量效果分析
通过优化设计、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加强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等手段有效避免了混凝土开裂现象,在某一项目的完工后的质量检测当中并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这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都有所改善。通过改进之后的后浇带施工技术确保了新旧混凝土间良好的结合效果,提升了整个结构的整体性。在对整个结构的受力状况开展相关测试工作时发现,结构承受能力以及变形情况均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并且可以显示出这种改进举措的确对于提升整体性能是有益处的。
3.3 环境效果分析
传统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由于拆模、混凝土凿毛等工序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但采用改进后的施工工艺,如用预制块等,减少了建筑垃圾的排放,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缩短施工周期、优化施工工艺,可以减少施工噪音,若采用现场预制块替代现场浇筑施工,可避免混凝土振捣等作业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明显降低。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超长混凝土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作出改进,所取得的成效较为显著。施工前细致的设计安排、材料的改良,施工过程中工艺的创新、品质的严格把控,多方面合作得到加强之后,传统技术存在的很多问题得以解决:经济收益的改善,降低成本、缩减工期,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安全性更有保障,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在超长混凝土建筑施工里给予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今后这种技术可以推广开来,并且不断改良完善,促使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前进。
参考文献:
[1] 林洪清 . 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究 [J]. 砖瓦 ,2024,(06):155-157.
[2] 方略 . 超长结构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07):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