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教学的思考

作者

陈振威 黄明亮

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广东省东莞市 523400

一、引言

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的“运算能力”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 指出:根据运算法则、运算次序以及运算律灵活的选择并进行精准地演算练习,在此基础上能够娴熟地完成更高层次有理数的综合运算。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中,“加号与正号”、“减号与负号”的统一,以及在刚建构的加法法则的认知结构下,加减混合运算省略“+”,都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模糊和困惑[2]。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将以“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谈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

二、课前反思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授的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有理数的加减”的第四课时“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是教材在前面已经安排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两课时学习,在此基础上本节安排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它把加减运算和生活相联系,为数学运算和数学应用打下基础。

2. 学情分析

笔者授课班级的学生基础一般,思维比较活跃,大部分学生有着较高的数学学习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此时的学生已完成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具备了学习这节课的技能。

3.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转化为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依据——有理数减法法则;(2)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培养运算能力和转化思想。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问题引入;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随堂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① 复习导入

回顾学过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请大家一起回答。

思考 1 :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要注意什么?以及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要注意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

② 讲授新课

问题1 :算式 (-20)+(+3)-(-5)-(+7) ,我们计算思路是什么?( 学生相互讨论)。

进一步追问小学是否学过加、减混合运算,当时是如何计算的?

探究活动1 :根据计算思路,学生相互讨论,最后师生一起完成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并在课件上展示图1)

图 1

教师活动:根据刚才的分析,学生先独立思考与解答,再由教师根据这两个思路各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更简便的方法计算,并整理为板书。

问题2 :同学们,你能归纳总结这一结论吗?( 学生相互交流)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代表回答,教师作出恰当评价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

问题3 :算式 (-20)+(+3)-(-5)-(+7) ,可以看作哪些数相加?

预设:-20、 +3 、+ 5、-7 相加.

问题4 :上面的计算过程能否更加简化?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完成以上思维导图,启发学生思考算式括号多可以通过去括号简化简化计算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感悟数字前“ + ”连接过多,还要去“+”。

问题5 :按上面的分析算式,上面的计算过程能否更加简化?

③ 例题精讲

例:

(①)(-7)-(+10)-(+8)+(-2)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学生代表上台板书,教师与其余学生给予适当评价.

④ 巩固练习

(1)(+16)-(-7)-(+11) + (-29)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代表回答,教师作出恰当评价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

⑤ 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此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⑥ 布置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完成导学案剩下的随堂练习;

(2) 完成分层作业。

四、教学思考

1. 分析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本质,精确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既要考虑学生之前对有理数加法、减法的掌握情况,又要考虑后期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特点,同时要充分的把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目标的要求[3]。所以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分析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本质。而正确理解运算对象、明晰算理,从而能更精确地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运算能力 [4]。

2. 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初中阶段的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旧知识作为知识储备。所以,教师要把握学生已有认知水平,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新知,切实地将学生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3. 由繁化简,发展数学计算能力

从小学到初中 , 学生很多固有知识已经根深蒂固。因此本节课 , 先其分解成几小步,先复习回顾,再将新授内容拆分为学生学习过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最终回归到加法运算,为降低学生的学习新知降低了难度,也让学生清晰本节课重点知识,由繁化简,让学生轻松习得新知,发展数学计算能力[5]。

4. 融入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原理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初中阶段的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融入数学思想方法,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普 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S].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张安军 .“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实践 [J]. 中小学数学 ( 初中版 ),2016(03):7-10.

[3] 张倩. 基于 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D]. 鲁东大学 ,2021.

[4] 吴珠丽 , 陈 秋月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思考—以“二次根式”第一课时为例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06):100-101.

[5] 惠导毅 .“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创新及启示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9,(14):25-27.

[6] 印冬建 . 串 珠成线 : 在认知节点上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为例 [J]. 数学通报,2016,55(05):46-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