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王梦霜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重庆万州 404100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由于其语言晦涩难懂,语法结构灵活多变等因素,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困惑,无从下手,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对文言文内涵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目的的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或者表演艺术,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利于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教学篇目大致分为现代文和古诗文两类,其中古诗文又可以分为古诗词和文言文,前者包括古、近体诗、词、曲等体裁,而后者包括传状类、杂记类、铭、表等体裁。其代表作品都在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篇中有所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文言文的数量为 19 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文言文的数量就达到了 32 篇。文言文的考查在高考中占比很重,达到了 25—30 的分值,分值占比相当重。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国语文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无论是从教材的选入篇数还是中高考所占的分值比重来看,文言文教学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都至关重要。
(二)文言文教学的弊端
1.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明显弊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往往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方式,缺乏互动和探究,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文言文的词汇、文意等基础知识即可,尤其以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最为明显。传统教学观念认为:学习文言文,若能把握其大意,对关键字词进行准确无误的译解,并且深刻铭记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如此三步,基本上即可视为掌握了一篇文言文的学习精髓。笔者在真实一线课堂听高二《屈原列传》这堂课时,切实的感受到了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扮演着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说的时间较少,而听和写的时间几乎占据整堂课,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客体,缺乏主观能动性。
2. 缺乏语境和实际应用
(1)字词理解困难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字形、词义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常常难以精准把握文言文的具体含义。例如“博学”,在现代汉语中指学问广博精深,在古汉语中则指广泛的学习;“交通”在现代汉语中是指交通运输的意思,而在《桃花源记》中是交错相通的意思。如果缺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具体的语境,学生就很难正确理解这种差异。
(2)情感共鸣缺失
文言文是古代人们用以记录历史、表达思想的一种文体,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缺乏想象力,难以置身于真实的语境中。
(3)日常交流受限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口语交流还是书面语言,白话文和普通话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后,往往难以找到实际应用的场景。学生在运用文言文进行书面交流时,想要灵活的运用文言文知识较困难。
二、我国情境教学法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古代情境教学法的发展概况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教育家就已经意识到了情境教学对学子的影响,他们提出的相关理论都集中体现在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上。例如孔子的“相机与启发”教学理论,强调教育的时机性和引导性。孔子强调“启发”教学,认为教师应该在学生心里想弄通而未弄通、口里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去启发他们,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情境下的启发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我国现代情境教学法的发展概况
二十世纪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体现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特点,一方面受到众多国外教育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积极正面地嬗变,另一方面固执的保留着封建教育的窠臼,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教育界才逐渐焕发新的生机,教育领域开始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兴起。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以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开展的情境教学实践为主。
三、情境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趣味导入,创设情境
1. 故事化情境
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新课导入时,可以有意识地将文章故事化,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真切地置身于文章所描绘的那个浩渺世界,能够在故事情境中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这种故事情境往往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情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每一名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将多媒体技术与文言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深入促进中学文言文板块在语文教学中的改革和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技术与语文的关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要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实践。”
(三)整合学习经验,创设生活情境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始终生活在社会中,课堂上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着较大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与文言文相关的生活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知识关键点,结合实践经验和生活经历,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四、结论
情境教学法作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尤其适用于中学文言文的教学。它有助于打破传统文言文课堂僵化、呆板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情境教学法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其影响力还可以延伸至课后,有效促进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王本华.任务·活动·情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J].语文建设,2019(21).
[3] 何家彩.高中文言文策略研究[J].明光:安徽教育,2024.
[4] 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探索过程及其理论依据 [J].南京:江苏教育,1987.
[5] 温儒敏 .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J]. 课程·教材·教法,2019(10).
[6] 卯慧玲 . 情境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J]. 文学教育 ( 下 ),2016(01):92.
[7] 罗雁 . 基于情境化教学理论的 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轻化工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