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孙华丹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实验小学 464400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
(一)整合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场域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展开,学习场所基本限于课堂中,使学生接触的语言素材和现实生活存在脱节情况。家校社协同育人借助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资源进行整合,打造“课堂 - 家庭 - 社区”学习范围。其中,学校能够给出专业的引导以及课程架构,家庭可以营造语言实践的环境,社区能够提供文化体验的场景(如图书馆参观、参加文化节活动等)。如此资源整合突破了单一教育主体所具有的限制,让语文学习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生活为中心”,给学生创造出更为广阔的语言输入和运用空间,推动学生语言能力自然而然地发展。
(二)强化教育合力,提升语文育人效能
家校社协同育人通过清晰明确三方各自的责任、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机制,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其中,学校在其中起到主导性作用,负责设计协同育人的具体方案并且对各类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家庭承担基础性的支持责任,通过日常陪伴和监督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成果;社会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助力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成为实际运用的能力。三方各自履行自身职责,同时又彼此配合,不但能够防止出现教育责任相互推诿的状况,而且还可以通过各自优势的相互补充,提升育人的实际效率,最终达成 ∗1+1+1 大于3”这样的协同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对策
(一)构建家校沟通机制,强化语文学习引导
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最为关键的微观环境,两者之间的互动品质对教育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搭建家校沟通体制,能够连通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路径,使得教师能够及时知晓学生在家中语文学习的状况,也能让家长清楚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办法,进而达成教育方面的共同认知,强化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精确指引。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借助班级的家校沟通群组,向家长推送跟课文相关的预习任务:和孩子一同观看关于西沙群岛的纪录片,收集海岛动植物的图片,并且引导孩子运用简单的语句来描述所看到的景象。在课程进行期间,教师让学生分享在家预习的成果,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西沙群岛的富饶特点。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又通过沟通群向家长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部分学生描述能力不太强的情况,为家长提供具体的引导建议,比如在日常聊天的时候鼓励孩子运用 “有的…… 有的……”句式来描述生活场景。通过家校沟通方式,家长能够清楚地掌握语文学习的重点,能够更为有效地配合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家校共同协作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提升。
(二)推动家庭阅读共建,营造书香育人氛围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的关键渠道。而家庭作为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家长的阅读行为以及家庭的阅读氛围,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家庭阅读共同建设,能够让家长成为学生阅读的陪伴者。借助亲子共读、阅读交流等方式,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书香环境,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绿》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教师以这篇文章为切入点来推动家庭阅读共同建设。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体会诗歌里“绿”的丰富多样与活泼灵动,课后向家长推荐与“自然之美”有关的亲子共同阅读书籍,如《四季读诗》《植物妈妈有办法》。在家庭阅读共同建设的过程中,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成长进程中,家庭里充满书香气息,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文学感知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拓展语文实践场域
教育应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在真实的实践场景中主动探索、体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整合社会文化资源,能够将语文学习从原本的课堂范畴延展至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契机,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有效提升语文能力,进而达到拓展语文实践范围的目的。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老师将当地博物馆所举办的“近代历史文化展”资源加以整合并用于教学之中。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确定以“圆明园的历史与文化”作为主题的研学路线。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结合课文详细讲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以及后来的毁灭,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历史文化传承具备的重要意义。紧接着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之下参观与之相关的展品,认真倾听每一件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并且让学生用文字记录下自身参观过程中的感悟。等到参观活动结束之后,老师指导学生将参观的感受整理编写成一篇短文,其中优秀的短文还被博物馆收录放置在 “小小讲解员” 的展示区域当中。通过对博物馆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文化感知能力也都得到了提升,语文实践的范围得以切实有效地拓宽。
结语
总而言之,借助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联动,学生能够在更为广阔的语言文化环境里逐渐成长,语文学习的范围得以拓宽,深度也得到加深。不管是家庭当中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还是参与社区所举办的文化活动,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以及对文化的认同程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不仅使得语文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接续 . 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J]. 甘肃教育 ,2025,(14):31-34.
[2] 韩巧娟 . 小学语文教育中家校社合作策略与应用研究 [J]. 山西教育 ( 管理 ),2025,(0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