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思政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策略
嵇红妍
宿迁市宿城区古城实验小学 江苏宿迁 223800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说明课程本身具有思政教育功能,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期,教师应通过挖掘思政元素来满足“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教育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与使命,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材思政资源的挖掘价值
(一)提升学生思维
思政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实现知识的传递,更能让小学生感悟到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经典古诗词中所蕴藏的思想内涵,懂得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眼光看待语文教材,并逐渐从被动迈向主动,达到思维与情感的双向提升。
(二)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新课标教育体系的根本任务,最终目的是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挖掘语文教材的思政资源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模仿经典文学和古诗词中的道德品行,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华少年。
(三)强化家国情怀
小学是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形成的关键期,而语文教材中包含了有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历史发展、人文智慧和革命英雄等诸多素材,不仅能让小学生深入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还将通过对革命事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报效祖国的决心。
二、小学语文教材思政资源的利用策略
(一)从题目入手,制造思政教育契机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内容的中心思想。教师应整合小学语文的教材资源,开展学生可以接受的思政教育活动。比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提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题目,并思考“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在怎样的境遇下发出的感叹?”、“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将认真思考这句话的意义,并反思自己上学的目的,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建立起对未来成长的理想信念,意识到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青少年的智慧与进步,而读书恰恰是增长知识,报效祖国的有利途径。或者在学习《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通过“北京”和“春节”两个关键词向学生展示一副描绘老北京民风民俗的画卷,让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感受到北京春节的热闹隆重 [1],同时思考“春节代表着什么?”、“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春节特色?”激发学生对北京春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从教法入手,在交流中升华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教师应结合我国的教育目标,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增加学生的课堂交流,以和谐的班级氛围提升思政教育成果。比如多媒体教学法:在学习《元日》、《清明》等中华传统节日古诗词,和《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文言文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动态视频,在声情并茂的感官刺激中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文化与人文智慧,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相互交流,以事迹中的人物为榜样,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展现出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美好品行。或者小组合作法:教师分别给出“传统文化”、“民族信仰”、“人生哲理”等主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写作比赛、主题演讲和手抄报展览等活动,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奠定学生的思想升华。
(三)从实践入手,增强责任与使命感
将语文课程思政延伸至课外实践,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学习完《狼牙山五壮士》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烈士陵园,让学生怀着敬畏之心感受中华民族从衰败到繁荣所经历的艰难过程,激发起学生真挚的爱国之心。或者开展项目实践活动:以“家乡的英雄事迹”为总任务,学生自行结组,分别完成资料收集、多方询问、总结归纳、项目展示等工作,而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将意识到中华民族曾经历过艰难衰败,是无数爱国英雄挺身而出,在热血中托起了新中国的太阳,极大的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使命感,培养更多高素质少年。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通过打扫社区卫生养成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美好品质;通过为环卫工人送水学会尊重不同行业;通过跟随交警执勤养成规则意识,将自己放在主人翁的立场上,达到社会责任感与道德品质的建立。
(四)从评价入手,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传统的语文评价多以考试为主,并未关注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对此,教师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首先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态度、对思政问题的理解层次和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等纳入到评价范畴,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此外设计一些有关传统文化、道德行为、思想价值方面的抢答题,并将学生的答题成果展示到屏幕中,学生将直观感受自己在思政教育中的表现等级,小组成员间也可以对彼此的合作表现进行点评,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其次还应搭建家校合作,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本学期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发布于教育平台,督促家长以身作则,监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表现,与教师保持统一化的教育方向,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
总之,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少年,挖掘思政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坚持“人人学科思政、课课知行合一”的教育方针,带领学生参与到对古诗词、历史故事、英雄事迹的学习与思想挖掘当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奠定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陆怡帆. 思政元素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 2024.
[2] 周云开. 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研究 [D]. 湖南科技大学, 2023.
嵇红妍,1987.10.27,女,汉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