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视域下脱口秀播客节目探究
杨金鹰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0
一、研究背景
中文播客
播客(Podcast)一词最早起源于国外,是苹果公司的便携播放器(iPod)和广播(Broadcasting)两词组合而成,最早指通过互联网,用户传播音频或视频内容的技术。播客推广的推动者Doc Searls 认为播客是“自助广播”,打破以往被动式收听广播的方式,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收听内容和收听时间。现在的播客被认为是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可以通过 RSS 订阅并接收新文件的方法。2020 年中文播客开始了爆发式发展,播客的用户数量日益增加,用户的需求也逐渐细化。
本文研究主要是脱口秀类播客节目,一般由一位或多位主持人住处,采用轻松幽默的风格,采用脱口秀的形式对多元话题展开对话。往往节目会邀请不同的嘉宾参与。
互动仪式链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了社会仪式链,这一理论为传播学研究中,关于“缺乏对人的关注”这一困境提供了参考依据。他提出互动仪式链中要包含四个要素群体集聚、共同关注、明确的局内边界和情感共享。同时他也揭示了在互动仪式链中人际传播或大众传播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追求最大化情感能量。虽然这一假设并没有得到实证支持,但仍提供一条探索网络传播动机的新路径。
二、节目中互动仪式链的探究
1. 探究目的
本文对中文脱口秀播客这类播客节目进行分析,以《凹凸电波》为例。试图通过互动仪式链理论解释脱口秀播客数字社群的情感联结与社群团结。
2. 互动仪式链的建
2.1 群体聚集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了社会仪式链,这一理论为传播学研究中,关于“缺乏对人的关注”这一困境提供了参考依据。他指出互动仪式要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身体同时在一个场所”,强调了“亲身到场”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沟通方式的局限性已经被打破,人们已经建构出“互联网虚拟空间”,也就是人与人不在同一物理空间也可以完成高效的沟通。其中,“播客”创造了一个让不同的人们打破时空界限出现在同一个“空间”,实现“亲身到场”的机会。
《凹凸电波》节目一般由三位主持人及不同嘉宾,多人进行开展。在节目录制的现场,已经存在多人在场的“亲身到场”,一方面从物理空间上实现“亲自在场”。另一方面,有一半以上的用户在休闲娱乐时或通勤等待时在线收听博客,实现了心理空间上的“亲自在场”。首先用户收听播客时场景往往是独自或和少量人收听,其次用户在选择收听播客时,具有强烈的收听欲望。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用户现实场景对他们的分散,更好地进入播客的“声音空间”。
脱口秀类播客首先在形式上更加平和随意,更贴近用户收听的环境,使得用户能够实现在现实与播客空间的自由转换。其次,在内容的选取上更贴近用户的生活和兴趣,表达幽默风趣。收听用户会因为这些因素更愿意留在“播客空间”,进而促进互动仪式中的群体聚集。
2.2 局外界限
社会仪式链理论认为,完整的社会仪式链要包含“对局外人具有明确的界限”。《凹凸电波》节目是“播客”节目,“播客”节目用户自身的用户特点就对局外人有一定的界限。同时,节目内容的选取、编排的形式以及主持的风格都对用户进行一定的区分,将有共同兴趣爱好和共同需求的粉丝用户聚在一起,排除掉其他没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形成了对局外人的边界,并且粉丝用户也根据共同兴趣爱好,明白谁是局内人和谁是局外人,二者相结合使节目形成了一个边界明确的“粉丝空间”,为接下来的群体交互做好了准备。
2.3 共同关注
共同关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性事件”,它是指局内人有一个共同关注的焦点(事件)。在《凹凸电波》节目上,每一期的节目主持人和嘉宾都会围绕一个核心话题进行讨论,听众会通过收听本期节目来关注这一话题。每一期节目中,局内所有人都将围绕一个核心话题形成共同关注。同时,粉丝也会对主持人或嘉宾个人魅力、性格爱好等形成一个关注,例如粉丝对主持人的喜欢。
2.4 情感共享
当粉丝用户了解到所关注事件和局内成员时,处于仪式中的用户们会形成强烈的情感共享。在收听、评价和讨论等一系列互动行为后,情感共享逐渐达到顶峰。《凹凸电波》节目每一期话题都围绕局内人的共同爱好,面对感兴趣的话题和爱好相似的“局内人”,其他人会感受到他人的情感,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形成情感共享,这也促进了群体的共同关注。
3. 互动仪式链的结果
3.1 强化情感能量
积极的“情感能量”作为一种个体在行动中感到兴奋、开心、幸福的能量,是互动仪式链的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获得新情感体验和加强群体团结的动力,也是互动仪式的重要结果。个体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仪式中,获得并传递情感能量,一次次的情感能量的累积让每个个体感受到积极的情感并且强化了情感驱动力。《凹凸电波》的一期关于“锐评十二星座”的节目,不仅选取了粉丝用户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还收集了互联网和AI 对十二星座的锐评,这也引发了粉丝用户高频的讨论。其中,评论区大多数用积极快乐的语言发表对星座的看法,可以看出脱口秀和多人主持的这一形式营造了一个热闹、轻松、愉快的氛围并吸引了位于“局内”的粉丝朋友积极参与讨论,进而强化了听众的积极情绪以及情感能量。
一期关于“敏感内耗”的节目获得了 88 万播放,是目前该节目播放量最高的一期。本期节目以三位主持人轻松幽默地开场,快速拉近了和本期听众的距离,也让听众在心理上对敏感内耗的主题与本期开头的幽默放松形成了一个联系,不仅淡化了负面能量,还强化了积极能量。随后在主持人分享自己的案例,以及其他主持人倾听回应当中,呈现了一个生活中朋友们放松闲聊的场景,让粉丝朋友们不断感受到自己处于和谐的“局内”,和共同的“局内人”一起思考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并在这一过程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强化情感能量。除此之外,《凹凸电波》定期举行的周年庆活动也是虚拟群体关系足够亲密时,将虚拟关系延伸到现实,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的一个方式。
3.2 确立群体符号
在一期《线下活动复盘》的节目中,对发生的“九周年线下见面会”进行了总结点评。本期节目邀请了众多以往嘉宾,强化了群体间的情感能量,并且对这次“九周年线下见面会”塑造了能够代表群体的符号。在进行线下周年活动时,一群志同道合的“局内”人见面沟通时也会通过某些想法或者象征性的事物来增强群体团结,例如节目logo、口号、纪念品等。另外,群体内部共同的需要,会形成某种象征,来代表和反映整个群体的形象。例如,《凹凸电波》独有的诙谐幽默,轻松易懂的主持风格、各个主持人的风格热点、某期节目的某个爆火“名词”,这些属于群体内部能够共鸣的事情会慢慢形成象征性的群体符号,就像每期节目都有的固定开头语“夜安”,群体内不仅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定位节目,更是一个象征开始进入“凹凸宇宙”的群体符号。
《凹凸电波》有许多内容专题例如,“海龟汤系列”“MBTI 系列”“甄嬛传系列”“奇幻按钮系列”“离谱的规则系列”……这些不同内容专题既体现了内容的多元性,也是群体象征符号。这些属于“局内人”的独特内容转化为不同的象征符号,给“局内人”带来情感能量。也让局内人更加群体团结,维护群体符号。
线上脱口秀、多人脱口秀、脱口秀播客……这些名词本身也是群体符号,它可以代表群体的追求,体现群体的标签,并塑造“小众”“高认知”“乐观”等群体符号。这些群体符号也让乐意维护的群体内成员自发地维护群体,不认可群体符号的人群慢慢走出“局内”。
3.3 道德感与群体团结
道德感是指个体心中维护群体的正义的想法,是群体道德内化之后的表现。个体维护尊重群体象征符号,并保护群体象征符号被外部攻击诋毁;同时背离群体、伤害群体象征符号、损害群体团结的“局内人”会感受到难受罪恶的道德感。群体内部的道德感也再一次促进群体团结,牢牢地维护群体团结。
在播客平台,不少用户会在评论区发表观点讨论,其中会有粉丝(局内人)、发表观点意见的非粉丝、发表攻击性或极端性的用户。当攻击性和极端性的用户在评论区威胁到群体的象征符号时,局内人会自发地维护群体象征符号对其指责反击。另外,柯林斯指出,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不同际遇,情感能量会随际遇不同而产生波动。但最后都会形成重复的与特定人的际遇,以避免产生与其他人产生际遇的动机。这说明当环境有不和谐因素时,群体局内人会产生排除掉不和谐的冲动,保持群体的和谐。
播客用户对于播客的群体团结可以从播客的数据看出,根据《2024 年播客行业报告》显示,收听播客的年限越久,听的时长越长,其中四年以上的用户平均每天收听81 分钟,有三分之一的听众是收听 3 年以上的,二者可以看出播客的用户黏性处于较高水平。大多数听众随着对播客接触时间越长,播客群体团结程度越来越高。
高质量的节目制作,丰富有深度的节目内容,幽默轻松的节目呈现使得《凹凸电波》吸引了大量志同道合的粉丝用户。粉丝用户在一次次互动强化下,有大量的粉丝用户形成了极高的群体团结,进一步提高了《凹凸电波》的影响力。
三、总结与启示
1. 优化内容与呈现,强化群体边界
播客节目因其传播特点,在话题的筛选上较多采用垂直话题。一方面能够满足受众的精细化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垂直话题筛选目标用户,提高用户黏性。播客节目在制作中应该塑造好用户画像,明确自身“局内人”的特征,准备有方向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增加粉丝用户的量与质。
声音是一档高质量播客节目的呈现的重要因素,“声景在场”是互动仪式的关键。《凹凸电波》在节目中保留多人对话,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笑声以及回应塑造强烈的现场感和轻松感。用户根据这些情感锚点和轻松氛围可以更好地融入节目当中,促进局外向局内身份的转化。
2. 拓宽互动渠道,促进群体团结
除了常见的评论区互动,还可以扩展多平台账户、定期举办活动、增加“用户共创”节目等。提供多个互动渠道,让渴望互动的粉丝用户能够轻松快捷地参与。定期举办各类活动,无论线上线下都是对与粉丝用户互动渠道的拓宽。粉丝用户更好地了解制作者的想法,制作者也可以充分了解粉丝用户的需要。增加“用户共创”节目则是让粉丝用户的想法更好体现在节目,增加参与感。
脱口秀播客《凹凸电波》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营造了共同的“虚拟在场”,提供了主持人、嘉宾及粉丝的共同关注。轻松幽默的杂谈方式,吸引了更多共同兴趣爱好的听众相聚于此。通过节目使得场域内的人高频互动,增强了情感能量。在互动仪式链视域下,通过分析《凹凸电波》的互动仪式链,建构数字社群的情感联结与群体团结。提供当下播客发展困境新思路。播客节目应该在保持质量的同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内容和丰富的互动渠道。有助于打造高质量富有影响力的播客节目。
参考文献:
[1]《2024 年播客行业报告——耳朵时间就是现在》
[2] 张越 .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播客节目研究——以 JustPod 旗下《去现场》为例 [J]. 中国广播影视 ,2023,(06):92-95.
[3] 雷淑妍 , 王采妮 . 数字交往与情感共享:中文播客社群的互动仪式链 [J]. 科技传播 ,2022,14(24):120-122.DOI:10.16607/j.cnki.1674-6708.2022.24.021.
作者简介:杨金鹰(2002.7—),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2 级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