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学作品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余燕恒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 6101010
引言
舞蹈的兴盛发展,对于作品的原创性与作品创新性要求逐步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都精神文化需要,舞蹈剧目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舞蹈工作者的创作也面临着思路枯竭等情况。文学作品中韵涵丰富的内涵,为舞蹈创作提供了创新的思路。正确认识文学作品对舞蹈创作的价值,对于推动舞蹈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舞蹈《爱莲说》作品简述
舞蹈作品《爱莲说》将莲花作为创作主题,将莲花拟人化,借助唯美的舞者形象,结合肢体的形态展现莲花的形象,是将人物与莲花合二为一的表现方式。舞蹈《爱莲说》源自文学作品周敦颐的散文,将文化艺术以刚柔并济的古典舞形态进行展现,神形兼具,形成了淡雅、清幽的独特风格。在起承转合之中,展现了流畅、婉约的韵律之美,既演绎出荷花迎风的生命强者之态,也诠释出荷花不怒不争,孑然一身的君子之态。以写意象征的方式,让舞蹈展现出了更高层次的审美之感,也让文学作品以更为生动、传神的形态跃人眼前,碰撞出了别样的艺术火花。
二、文学作品与舞蹈创作的关系
(一)寻根:文学作品与舞蹈创作同出一源
文学作品和舞蹈作品之间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节奏、容量以及艺术语言等方面 [1],文学采用语言文字的形式来呈现内容,时空不受限制,故事情节可以丰繁复杂;而舞蹈作品则采用身体姿态来展现内涵,舞台有所限制,情感与思想的表达依赖于舞蹈创作者的想象力与舞者的表现力,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冲击更为强烈。文学作品与舞蹈作品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补充,都是采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呈现艺术创作者对生活、社会以及历史等方面的思想认识。文学作品和舞蹈的创作具有相同的渊源[2],文学作品采用的是语言文字为符号,将生活进行艺术化的呈现;而舞蹈则是采用肢体动作为语言,对生活进行艺术化的诠释与表达。《爱莲说》的舞蹈创编与文学作品均是采用模仿的角度对莲花进行艺术化呈现,分别采用优美的舞蹈动作与富有诗意的语言文字等形式,对自然界中的莲花进行模仿,从全新的角度诠释莲花等特点,给人们更多的思考与感受,更富有艺术张力与感染力。
(二)联系:文学作品与舞蹈创作相互作用
舞蹈创编和文学作品是息息相关的 [3]。文学作品与舞蹈创作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文学作品可以为舞蹈提供灵感,同时舞蹈也可以为文学作品增加表现力和生动性。舞蹈的创编是采用肢体动作的形式进行创作艺术,不仅要求编导要对音乐、服装、灯光、道具的运用有很准确的了解,还要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学识素养,以及较高的审美能力。文学作品以文字、语言的形式对生活百态等真实写照进行艺术化的二度创作。可以说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用语言为工具,文字为形式来引发思考,从而唤起人的美感。
同时,舞蹈作品的创编也是对文学作品的另一种诠释,丰富了文化的表达形式,也是对文学作品内涵的延伸与发展。舞蹈创作也可以为文学作品增加表现力和生动性。例如,舞蹈《红楼梦》的舞者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来表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细节。就此来说,文学作品可以为舞蹈提供灵感,舞蹈也可以为文学作品增加表现力和生动性,文学作品和舞蹈创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能够彼此带来新的灵感,丰富观众的文化体验,也能让精神内涵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呈现,感染更多的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推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三、文学作品对舞蹈创作的影响作用
(一)文学情感激发舞蹈创作灵感
舞蹈作品《爱莲说》可以说是文学作品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文化艺术产物,也是一种艺术的变型和发展[4]。主要是以文学作品《爱莲说》为基础,再用舞蹈形式开展的艺术二次创作,文学作品在表现的艺术内容、风格和解读视角等方面为舞蹈的创编提供了基础的支撑。舞蹈作为抒发情感的形体艺术,其内心情感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事物的外在体验[5],舞蹈主要是借助神态与动作,表达舞者的思想感情,肢体动作与表情的变化,是对思想情感的有效输出。因此,在舞蹈创作过程中需要有明显的情感导向和思想立场。舞蹈能够超越单纯的文字、语言以及唱歌等形式,表达的感情更加充分、明晰。所以,舞蹈创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情感对于舞蹈创作的重要作用。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情感是其生命力,而对于舞蹈创编而言,情感也是进行创作的内在动力。在进行舞蹈创编时,需要编导在文学作品中寻求灵感,将思想浸透进文字表达中,把语言文字艺术转化为舞蹈肢体艺术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大家更为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称之为好舞蹈作品。因此,文学作品对于舞蹈创作而言,其文字力量能够有效激发舞蹈创作工作者的内在情感,通过舞蹈创作者深层次解读文学作品,完成深刻地情感剖析,再反复揣摩、推敲与品读中,才能让舞蹈的表达更具生命力,所传递的情感更具感染力。也就是说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是完成舞蹈创编的前提条件。
(二)文学故事提供舞蹈创作素材
和文学作品一样,舞蹈创作的作品大多源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6],所谓“艺术源于生活,美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美和艺术的源泉,人们在享受实际生活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审美需求。因此人们会在生活中,不断汲取灵感、艺术元素以及情感体验等创作的养分与素材,进而完成对生活艺术美的表达。舞蹈创作也是这样的过程,需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灵感,获得美的体验,并以舞蹈肢体动作作为媒介,完成美的艺术表达。而文学作品即可成为舞蹈作品与生活艺术美的桥梁,也可以作为舞蹈创作的蓝本,为舞蹈作品提供创作素材。
结语
学者针对文学作品对舞蹈创作的影响的研究较少,大多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笔者研究此课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再加上笔者正式的舞台表演机会有限,对于文学底蕴认知较为浅薄,还有待论证的论点可能没有提到,在此肯定各位专家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魏树发 , 张萌 . 解析舞蹈创作和文学作品的关系 [J]. 艺术品鉴 ,2021(20):111-112.
[2]邱宇.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舞剧改编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2021.DOI:10.27250/d.cnki.gnjyc.2021.000004.
[3]赵文斌 . 论舞蹈中文学底蕴的重要性 [J]. 艺术品鉴 ,2016(10):341.
[4]张 健 . 文 学 作 品 背 景 下 创 作 舞 蹈 作 品 的 问 题 研 究 [J]. 作家 ,2013,No.532(12):249-250.
[5]朱佳祺 . 从文学经典到舞台化舞蹈作品——由沈从文小说《萧萧》转化为舞蹈作品引发的思考 [J]. 艺术评鉴 ,2021,No.645(22):9-11.
[6]张延杰 .2021 舞蹈:跨界“破圈”中的身体舞动 [J]. 中国文艺评论 ,2022,No.77(02):38-50.DOI:10.19324/j.cnki.zgwypl.2022.02.004.
作者简介:余燕恒(2001.4.17),女,汉族,江西,学生,硕士研究生,单位:,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