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公安院校图书馆人工智能数字基建探究

作者

潘雅玲

上海公安学院 上海 200137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 " 人工智能 +" 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正深刻改变着公安工作的运作模式与业务流程。作为公安院校信息服务中心的图书馆,亟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工智能数字基础设施(以下简称 "AI 数字基建 "),以满足新时代公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实战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数字基建不仅是一个技术概念,更是一种涵盖计算资源、数据资产、算法平台和智能应用的综合体系,是公安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支撑。

一、AI 数字基建的核心组成

公安院校图书馆的AI 数字基建是一个多层次、系统化的架构体系,主要包括计算基础层、数据资源层、平台系统层和应用服务层四个部分。各层次相互支撑、协同联动,共同构成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的坚实基础。

(一)计算基础层

计算基础是 AI 数字基建的物理核心,为各种 AI 应用提供计算能力和存储支持。公安院校图书馆由于处理大量敏感数据和安全要求,通常采用 " 混合云模式 "——即本地化计算与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计算基础。本地化计算中心部署于校园内网,主要处理敏感数据和核心业务。这种模式数据安全性高,响应速度快,但建设成本较大,需要专业的维护团队。云服务支持依托公有云或行业云资源,处理非敏感业务和高峰计算需求,具有弹性扩展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边缘计算节点分布在图书馆各个区域,支持人脸识别门禁等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

(二)数据资源层

数据是 AI 系统的核心要素,公安院校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层具有多源异构、实战导向和安全敏感三大特点。这一层主要包括以下资源类型:馆藏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期刊、论文、视频等传统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形态。特色公安资源是公安院校图书馆的核心资源,包括公安案例库、执法规范库、警务战术库、应急处理预案等。实时动态资源来自物联网设备、用户行为日志、环境传感器等实时数据源,这些资源支持用户行为分析、资源利用评价和空间动态管理等智能化应用。外部协同资源通过共享机制获取的外部数据,如公安网数据、社会公共数据等。

(三) 平台系统层

平台系统层是 AI 数字基建的 " 大脑 ",承担着数据管理、算法调度和服务支撑等功能。这一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平台:

AI 开发平台提供模型训练、调试和部署的工具集。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多种 AI 能力的综合服务系统,融合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供智能问答、资源推荐、借阅记录查询、座位预约等服务。知识管理平台实现知识的采集、组织和应用,提供智能搜索、深度阅读、学习中心一站式获取,实现了从”藏书阁”到”创新引擎”的转变。统一管理平台对全馆资源和服务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包含资源管理一体化服务、统一身份认证、大数据分析等功能。

(四)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是 AI 数字基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直接体现 AI 数字基建的价值和效益。公安院校图书馆的 AI 应用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能服务应用面向读者的基础服务应用,如智慧馆员提供的 " 智能问答 "、" 资源推荐 "、" 借阅记录查询 " 等功能。教学科研应用支持公安专业教学和科研的智能应用,基于本地化智能引擎完成专业课程的资源采集和知识图谱构建,结合大模型打造课程专属智能助教。管理决策应用支持图书馆运维管理和战略决策的应用,通过 AI 技术对馆藏数据、读者行为数据等资源深度挖掘,通过聚类分析,将价值数据用于图书馆建设工作。实战模拟应用支持公安实战模拟训练的应用,通过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实战模拟体验。

二、实施路径与策略

公安院校图书馆 AI 数字基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基于现有实践和经验,可以总结出以下实施路径与策略:

(一)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AI 数字基建建设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公安院校图书馆应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学科特色,制定 AI 数字基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需求导向方面,首先深入分析本校公安专业的教学科研需求和师生特点,找准 AI 应用的切入点和重点领域。分期实施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行”的原则,分阶段推进 AI 数字基建建设,先从基础较好的智能检索、资源推荐等应用入手,逐步向知识图谱、智能写作等高级应用拓展。标准先行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数据的互操作性。

(二)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公安院校图书馆之间存在广泛的共同需求和相似场景,通过共建共享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共建联合采购或自建特色资源库,实现资源互补。经验共享建立公安院校图书馆AI 应用交流机制,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平台协共同开发和维护AI 平台,降低技术门槛和运营成本,通过企业提供平台支持、各馆共享应用服务的协同模式。

(三)人才培养,能力建设

AI 数字基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公安院校图书馆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支既懂图书馆业务又懂 AI 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内部培训组织开展AI 技术培训,提升馆员的 AI 素养和应用能力。外部引进适当引进 AI 技术人才,优化馆员队伍结构,同时可以借助校外专家力量,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实践锻炼鼓励馆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AI 技术,通过实践提升能力,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践。

(四)安全合规,隐私保护

公安院校图书馆处理大量敏感数据和公安专业资源,安全合规是 AI 数字基建建设的底线要求。数据分级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敏感程度的数据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隐私保护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全流程贯彻隐私保护原则,尊重和保护用户隐私。合规管理确保 AI 应用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要求,建立 AI 伦理审查机制,特别需要符合公安信息安全相关规定和要求。

(五)迭代优化,持续改进

AI 技术发展迅速,AI 数字基建需要保持迭代优化和持续改进的能力,以适应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反馈机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对 AI 应用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优化改进的依据。性能监控对 AI 系统的运行性能和使用效果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技术更新跟踪 AI 技术最新发展,适时引入新技术、新方法,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三、挑战与对策

尽管公安院校图书馆 AI 数字基建建设前景广阔,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多方面挑战。需要理性分析这些挑战,并采取有效对策予以应对。

(-) 关键技术挑战与对策

技术挑战主要表现在:AI 技术门槛高,自主研发难度大;系统集成复杂,现有系统融合困难;技术更新快,跟进难度大。

应对对策包括:采用成熟技术优先选择经过验证的成熟技术和产品,降低技术风险;分步实施从需求迫切、技术成熟的场景入手,由点及面逐步推进,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范围;保持开放采用开放架构和标准接口,为未来技术升级和系统扩展留下空间。

(二)人才队伍挑战与对策

人才挑战主要表现在:馆员 AI 素养不足,难以有效应用 AI 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传统思维定势难破,创新文化有待形成。

应对对策包括:加强培训开展系统性培训,提升馆员的AI 素养和应用能力;引进人才适当引进 AI 技术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同时借助校外专家力量弥补自身不足;培养文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组织文化,激发馆员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

(三)数据治理挑战与对策

数据挑战主要表现在:数据质量不高,影响AI 模型效果;数据壁垒存在,共享整合困难;数据安全要求高,平衡难度大。

应对对策包括:加强治理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提高数据质量,促进数据共享;分级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采取不同的保护和使用策略;隐私保护采用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挖掘。

(四)经费保障挑战与对策

经费挑战主要表现在:AI 数字基建建设成本高,投资压力大;见效周期长,投入产出难衡量;持续运营需要稳定经费支持。

应对对策包括: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避免盲目投入和重复建设;多元投入争取学校专项投入、项目资助等多种资金来源;效益评估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估机制,证明AI 数字基建的价值和效益,争取持续支持。

四、未来展望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公安院校图书馆应用的深入,AI 数字基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 智能融合深度化

AI 将更深入地融合到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和服务中,从辅助工具演变为核心能力。未来公安院校图书馆的 AI 数字基建将实现更深层次的智能融合:多模态融合从单一的文本处理向图文声像多模态融合方向发展。跨场景融合打破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服务体验。人机协同从替代人工向增强人工、人机协同方向发展,形成人与AI 系统优势互补的新模式。

(二)教育应用变革化

AI 数字基建将深刻改变公安教育的模式和形态,推动公安教育向个性化、实战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个性化学习基于 AI 的学习分析和推荐系统,为每位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实战化训练通过虚拟仿真、增强现实等技术,创设高度真实的公安实战场景,支持学员进行沉浸式训练和演练。智能化评估利用 AI 技术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和训练效果进行自动监测和评估,提供即时反馈和优化建议。

(三)生态构建协同化

AI 数字基建的建设将从独立建设走向生态协同,形成开放合作的新发展模式:校内协同,加强与校内其他部门和系统的协同整合,构建全校统一的 AI 能力平台。校际合作,加强公安院校之间的合作,共建共享 AI 资源和能力,避免重复建设。校企协同深化与 AI 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资源加速自身AI 能力建设。

结语

人工智能数字基建是公安院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和关键驱动力。面对 AI 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公安院校图书馆需要立足公安特色,面向实战需求,科学规划、稳步推进AI 数字基建建设。

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AI 数字基建将深刻改变公安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组织形态,推动其从传统的 " 藏书阁 " 向现代化的 " 创新引擎 " 转变,为公安人才培养和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公安院校图书馆需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推进AI 数字基建建设,为新时代公安教育和公安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泽、孙文娉、邵波 . 我国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 [J]. 图书情报工作 ,2023(13): 4-13.

[2] 蔡鹏伟 . 数智时代智慧图书馆的系统化建设路径研究 [J]. 河南图书馆学刊 , 2025,45(3): 115-118.

[3] 郭晓柯 . 云技术环境下公安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初探 [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 2019,31(6): 134-139.

[4] 李明超 . 数字化背景下公安院校智慧图书馆创新与发展研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 27(16): 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