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制造业企业订单优选与订单管理策略

作者

陈红燕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 215600

引言:

制造业企业订单优选与订单管理是支撑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实现高效运营的核心环节。本文将从制造业企业实际运营需求出发,系统剖析订单优选的核心影响因素与科学方法,梳理订单管理全流程的关键环节与优化路径,旨在提升订单管理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1. 影响制造企业订单优先的因素

1.1 订单利润

企业应优先考虑订单的毛利率,即扣除原材料采购、生产能耗、人工成本等直接费用后的利润空间,高毛利率订单能够快速提升企业短期现金流和盈利水平,尤其是在产能受限的情况下,常作为优先承接的关键依据。并根据订单批量大小来评估边际利润,若通过批量生产可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即使单个产品毛利率处于中等水平,大批量订单的总利润贡献仍可能比小批量高毛利订单多,进而获得更高的处理优先级。

从长期视角出发,订单利润中还包含潜在的盈利价值,例如:与长期合作客户的订单,尽管短期内的利润可能偏低,但能维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降低后续获取客户的成本,并且客户未来大概率会下达规模更大的复购订单,这种长期利润预期会影响订单优先级排序。同时,订单涉及的产品能否推动企业高附加值配件销售、能否助力企业优化产品结构从而提高整体盈利水平等情况,同样会被纳入考虑范围,最终共同确定订单在优先排序中的位置[1]。

1.2 客户信用

企业在进行评估工作时,会综合评估客户过去的合作表现。例如:历史订单付款是否及时、有无逾期欠款或坏账问题——若客户长期按时履行合同且付款周期稳定,说明企业面临的资金回收风险不高,这类客户的订单往往会获得更高的优先处理权,尤其是当产能紧张时,企业更倾向于先满足优质信用客户需求,以维系长期信任关系。

客户的整体信用资质也会被纳入评估范围,其中涵盖客户企业的经营规模大小、财务状况优劣、行业口碑好坏以及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评分,若客户经营稳定、财务状况佳,即便合作次数较少,其订单也可能因违约风险低而被优先处理。若客户有信用瑕疵,例如:曾经出现大额欠款逾期、经营陷入困境等情况,即使订单盈利可观,企业可能会降低其优先等级,或者通过严格的付款条件来管控风险,避免因客户信用不佳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受阻或出现坏账损失,继而影响整体运营稳定性。

2. 加强制造企业订单管理的策略

2.1 构建一体化订单管理系统

在搭建系统时,应以订单流程为核心,整合销售、生产、采购、库存、物流、财务等全环节的数据,确保订单从接收、审核、排程、生产、交付到售后各节点信息实时同步,例如销售部门通过系统接收客户订单后,系统能自动对产品规格、数量、交货期等信息进行初步校验,并将订单数据同步给生产计划部门,同时联动库存模块查询现有库存是否能满足订单要求,若库存短缺则自动触发采购部门的物料需求警报,防止因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生产延误。

一体化OMS 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功能,能够自动统计订单交付及时率、客户满意度、订单利润率等关键指标,生成多维度报表,助力管理者精准把握订单进展,管理者通过系统可实时了解某一订单的生产进度、物料采购状况和物流配送位置,若有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信息并推送给相关责任人,便于及时协调解决。

此外,系统还需要具备与企业现有的 ERP、MES、SCM 等系统进行无缝衔接的能力,实现数据的互通与共享,避免重复录入引发的数据误差。例如:MES 系统反馈的车间生产数据可实时传输至 OMS,使生产计划与实际执行进度精准匹配;财务部门可通过系统直接获取订单相关成本、收款等信息,快速完成订单核算工作。

2.2 强化供应链协同管理

企业应首先与核心供应商开展合作,构建长期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并非仅依据价格选择供应商,借助定期召开供需协调会议、共享企业中长期生产计划及短期订单需求信息,促使供应商提前对物料需求波动进行预判。例如:当企业接到大额定制订单时,可同时将产品物料清单、采购周期要求等传达给核心供应商,使其有充裕时间调整生产计划或备货,防止因原材料短缺导致订单生产停滞。同时,运用供应商管理系统对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物料质量合格率、应急响应速度等指标开展动态评估与分级,对优质供应商实施订单分配倾斜、优化付款周期等激励措施,对于表现欠佳的供应商,制定改进方案或逐步替换,保障供应链上游的稳定性。

在物流配送环节,企业应与物流服务商签订详细合作协议,确定配送时限、货物安全维护、异常状况处理流程等细则,同时使企业订单管理系统与物流服务商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对接,实现订单发货信息、在途物流状态、到货时间的实时共享。例如:订单产品出库后,企业与客户均可通过系统查询货物运输位置,一旦遭遇交通拥堵、因天气因素导致延误等情况,物流服务商可立即反馈并协同企业拟定应对方案,避免订单交付延期。

针对供应链中的突发风险,企业应与供应链各环节携手构建应急协同体系,例如与核心供应商商定最低安全库存、筛选备选供应商与物流商,确保突发状况下能迅速更换合作方,保障订单的生产和交付免受重大冲击。通过这种全链条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方式,企业可切实降低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延迟与信息偏差,提升订单响应速度并增强交付可靠性,为订单管理的高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论:

总体而言,科学的订单优选机制为企业筛选出“优质订单”,高效的订单管理策略则保障了“订单优质交付”,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制造业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豆焕焕 , 周红艳 , 赵霜 . 运用 ABC 分类法优化食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流转订单管理策略 [J]. 现代食品 ,2025,31(8):95-97

[2] 尹东亮 . 订单管理优化对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效率的影响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经济管理 ,2025(4):173-176

作者简介:陈红燕,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汉族,1983 年12 月出生,学历:本科,职称:助理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