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吴艳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 215600
引言: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运营中的关键一环,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法律风险以及社会形象产生直接影响。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充,部分企业在合同管理中碰到诸问题,而提升并完善合同管理的内部把控能力,可切实提升合同管理的效率,压缩法律风险空间,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
1.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1 保障合同合规性
随着《民法典》《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等环节的约束愈发严格,企业合同一旦出现主体资格不合法、条款违背强制性规定、签约程序不合规等情形,不仅会致使合同无效,还可能引发行政处罚、司法诉讼等法律后果,给企业声誉和经济收益造成双重负面影响。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通过构建全流程合规审查体系,规定法务部门全程介入合同条款审核,要求严格核验签约对方的资质,规范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的签字盖章流程,同时审查合同文本的合法性与完整性,保证合同从起草、评审直至生效的每个环节都符合法律规定与行业标准,有效规避因合规缺陷引发的法律风险,为企业合法经营构筑制度壁垒。
1.2 强化内部管理规范
合同管理覆盖业务、法务、财务等多部门合作,若没有内控约束,极易出现职责模糊、流程紊乱、信息不通等问题,致使跨部门协作效率降低、资源内耗增大,合同管理内部控制通过构建标准化的制度体系,精准划分各部门在合同起草、审核、履行、归档等环节的权责范围。例如:明确业务部门承担需求对接与履约跟踪工作、法务部门聚焦合规审查、财务部门管控款项收支,同时制定统一的合同模板、审批时间、归档标准等操作规范,使各环节流程规范有序。
规范化管理还可以减少部门间相互推诿、重复劳作等内耗现象,提高整体运营的效率,还能够通过明确的流程标准与考核机制,助力企业构建严谨、有序的管理文化,进一步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使企业在业务拓展和风险应对方面拥有更稳固的管理根基,保障长期稳定发展[1]。
2.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2.1 构建全生命周期制度
在合同发起时,要明确业务部门提出合同需求的前置要求,包括提供全面的业务背景资料、界定合同标的、数量、质量标准和履约期限等关键要素,同时建立统一的合同起草模板库,为采购、销售、服务等不同合同类型预设标准条款,减少因条款疏漏或表述不清引发的后续纠纷。在合同审查阶段,要细化多级审查机制,规定业务部门首先对需求匹配情况进行初步审核,法务部门主要审查条款是否合法合规及存在的风险点,财务部门聚焦于款项支付方式、周期以及成本测算的合理程度,重大合同需引入管理层集体评审,规避单一部门决策的片面性。
在合同签约阶段,要对签约流程加以规范,界定授权签约人的权限边界并明确授权证明文件的管理规则,规定对签约对方资质证明进行存档备案,同时确定合同盖章、份数管理及原件留存的具体标准。而在合同履行期间,应构建履约跟踪体系,规定业务部门定期更新履约进度台账,明确款项支付、货物交付、验收确认等关键环节的操作准则,针对逾期履约、变更需求等异常状况设定上报流程与处理期限。在合同变更和终止环节,制度需确定变更或终止的合法触发情形,规定补充协议或终止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签订,且需执行和原合同相同的审查审批流程,避免随意变更引发的权责不明。
在合同进入归档环节,要统一档案管理规范,确定电子与纸质档案的存储样式、保管时长、查阅权限以及销毁办法,保障合同档案完整、安全且可追溯,该全流程覆盖的制度设计,既可以消除合同管理中的空白和漏洞,防止因流程断裂产生的风险,又可明确各环节操作标准与责任主体,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为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地筑牢制度根基。
2.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集团应构建由法务、财务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合同管理专项团队,全方位覆盖采购、销售、技术合作等各类合同,专项团队借助多种方式推进工作,利用文件审查,对过往及现存合同进行全方位排查,深入核查条款是否与法律法规、集团内部规章制度相符,避免任何潜在法律漏洞。同时,向各部门发放专门定制的合同管理现状调查问卷,收集基层在合同签订、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意见,从实践操作维度挖掘风险隐患。
在开展针对过往合同纠纷案例的深度数据分析,精确找出如合同主体资格审查不严格、关键条款含混引发争议等,制作详细的合同管理流程图,以直观形式呈现合同从发起、谈判、签订直至履行、变更、终止的全流程,识别流程中如审批环节缓慢、信息传递受阻等风险 [2]。
在完成风险识别后,集团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析,依托风险矩阵,按照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大小,将合同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针对高风险合同,例如包含重大投资、复杂技术转让的合同,重点评估合作方的信用水平,全面调查其过往履约表现、财务状况和行业声誉等;针对合同条款风险,对条款完备程度、权利义务对等状况、违约责任明确程度等进行评估,分析工作结束后,制作全面的风险评估报告,精准找出合同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与风险隐患,为后续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依据,以此来促进其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要想加强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控制措施和实际情况,从而进行有利方案选择,进而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更精准、更具前瞻性的内控方案,助力企业在合规经营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頔 , 程澄 . 新时代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优化路径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经济管理 ,2025(8):128-131
[2] 刘宵龙 , 陈芳菲 , 谢磊 . 内部控制视角下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合同管理优化研究 [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5,36(4):553-556
作者简介:吴艳,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汉族,1993 年10 月出生,学历:本科,职称:初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