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创新构建与实践路径
王玲玲
长治技师学院 046000
前言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传统的那种以“教师主导、学生被动”为显著特征的课堂模式,正逐渐暴露出难以适应中职人才培养实际需求的诸多问题。数学,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紧密关乎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的提升、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塑造。
一、科学合理分组: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
科学分组作为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打破“自由组合”所具有的那种随意性,以遵循“异质互补、动态调整”这样的原则为必要条件,教师应先针对学生情况开展全面调研,这其中涵盖着数学基础、学习风格,甚至性格特点以及职业方向等方面。采用“4 - 5 人组”的特定结构,每组安排 1 名“数学基础扎实且责任心强”的组长,还有2 - 3 名“处于中等水平且有提升潜力”的组员以及 1 名“基础薄弱因而需要帮扶”的组员,从而实现“优劣互补与能力均衡”的目的。
例如,在“函数的应用”教学开展之前,学生对一次、二次函数的掌握程度通过教师小测被了解,并且结合机电实训里学生对“设备参数计算”的敏感度来进行分组,让组长发挥牵头作用梳理知识关联,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在实操场景之中去理解函数意义。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依据每两周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以及小组贡献度对分组进行微调,避免出现“角色固化”的情况,使学生在不同角色中锻炼自身能力,例如通过轮流充当记录员、展示员等角色来提升参与感。
二、精准设计任务: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任务设计作为小组合作核心需紧扣中职数学所具有的“实用性、职业性”这一特性,避免出现那种“大而空”的情况,而着重强调“分层递进、贴近岗位”,在此过程中教师把教材知识点拆解成为“基础任务 - 提升任务 - 拓展任务”这样的三级体系;其中基础任务聚焦于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步骤进行整理,提升任务侧重于应用方面的练习,像计算零件加工尺寸误差此过程涉及方程求解,拓展任务则结合职业场景,比如为汽修、会计专业设计函数模型以及利润计算方案。
任务布置明确“分工要求”,像组长要进行任务拆解,记录员负责整理讨论,展示员需准备汇报,以此确保人人都有事情可做;以“立体几何表面积计算”来说,基础任务为小组合作去推导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提升任务是对教室实物例如黑板、课桌进行测量并计算其表面积,拓展任务是为数控专业设计“简单零件表面积计算方案”从而对接职业需求;任务难度需维持在“跳一跳够得着”的程度,避免学生因为任务难度过高而放弃合作或者因任务过于容易从而缺乏动力。
三、多元指导介入:把控合作学习的过程
由于中职学生所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因此教师所实施的“适时指导”便成为了能否将合作学习高效予以推进的关键所在,这其中涵盖着诸如“精准观察、分层指导、方法引领”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需要深入到各个小组当中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着重关注“基础薄弱学生的参与程度”“组长所具备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小组讨论的聚焦程度”这些关键要点,并且要通过采用“倾听对话、查看记录、提问引导”等一系列方式来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就好比当小组出现“无意义争论”这种状况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及时介入并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促使其回归到任务的核心部分。
针对不同小组所呈现出的实际需求展开分层指导,对于那些“进度滞后”的小组而言,教师应当为其提供“知识支架”,例如像公式模板、解题流程图之类的;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小组,则应当积极鼓励他们去挑战拓展任务,比如提出“用两种方法解题并比较优劣”这样的要求。同时,还应当注重“方法指导”这一方面,教导学生一些合作技巧,比如像“倾听的时候不要打断别人”“提意见的时候使用‘我认为…因为…’这样的句式”“遇到分歧的时候可以选择投票或者请教老师”等。以“统计图表制作”这一合作任务为例,教师通过指导小组进行分工收集数据、筛选相关信息以及运用Excel 绘制图表等操作,从而助力学生能够掌握“分工 - 协作 - 整合”这样一套合作流程。
结语
通过对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创新构建与实践路径的探讨,我们认识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更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索数学问题。展望未来,期待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与深入研究,为中职教育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秀文 . 浅析中职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J]. 现代职业教育,2018,000(025):149.
[2] 古乐娟 . 信息化背景下小组合作式教学在中职数学中的应用——以函数的奇偶性为例 [J]. 现代职业教育,2018,000(035):230-231.
[3] 胡靖 .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4] 张宗国 .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J]. 考试周刊,2010(54).
[5] 王康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浅析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1).
[6] 马兰 .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一一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比较 [J]. 教育发展研究,2008(18).
[7] 张修明 .“合作学习”实验班班风建设的个案分析一以山东省绿色中学 x 班为例 [D]. 曲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