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生物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

梁鹏鹏

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 843000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单向讲授的方式传递知识,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的指导,缺乏足够的思维激发与自主学习的机会。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问题导向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创设作为 PBL 的一部分,其核心是通过构建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本文旨在探讨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

1. 问题情境创设的概念与特征

问题情境创设是通过设定真实或模拟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其核心特征包括情境问题的真实性,即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学科内容相关;问题的挑战性,要求具备一定复杂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考深度;学生应处于主动参与的位置,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以及问题情境的跨学科性,通过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帮助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2. 问题情境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情境问题的设计与构建

情境问题的设计与构建是关键,生物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情境问题。比如,在讲解“光合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情境问题:“为什么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不同?”这个问题不仅涉及了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还引导学生思考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这个情境,学生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探索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2 情境问题的讨论与解决

在情境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假设和观点,并通过合作与交流逐步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例如,在讲解“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科学家之间的讨论,让学生从伦理的角度思考基因组研究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学生可以就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展开讨论,探讨其对人类基因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伦理上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问题,学生不仅理解了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内容,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2.3 情境问题的反思与总结

情境问题的反思与总结也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回顾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比如,在学习完“光合作用”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总结自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或是哪些部分的知识还不够清晰。通过反思,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的知识,识别自己的知识盲点,并在未来的学习中加以改进。此外,反思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3. 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分析

3.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创设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策略,旨在通过设计真实或模拟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思维。其核心特征表现在情境的真实性、问题的挑战性、学生主体性的强调,以及跨学科性的融合。首先,情境问题应当具有真实感和关联性,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学科内容密切相关。其次,问题的挑战性要求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深层次思考。与此同时,学生应处于主动参与的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构建的主导者,而教师则更多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最后,问题情境的跨学科性有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贯通,形成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应用尤为显著,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还能促进思维深度的发展。情境问题的设计与构建是关键所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问题。以“光合作用”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问题:“为什么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有所不同?”这一问题将学生带入实际生活,鼓励他们思考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因素以及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这种情境问题,学生能够从真实世界中的观察出发,探讨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化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3 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问题情境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假设与观点,并进行深入讨论。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还应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进行有效的知识整合。例如,在讲解“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教师可以模拟科学家之间的对话,让学生站在伦理学的角度思考基因组研究的意义以及可能的社会影响。学生们能够讨论基因编辑技术是否应应用于人类基因,思考这一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与社会挑战。这样的情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生物学的核心知识,还促进了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鼓励他们在合作中探索不同的观点和方案。

3.4 深化知识理解与应用

情境问题的反思与总结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后,学生可以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或者哪些方面的知识尚未完全理解。通过这种反思,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发现自己在理解上存在的漏洞,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此外,反思的过程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善于自我调整。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刻理解学科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还能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和运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讨与探索中。

结语

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有效性。通过合理的情境设计和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强其合作与沟通能力。尽管问题情境创设存在一定的挑战,但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规划,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求,灵活调整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实施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包小方 . 基于探究式学习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优化 [J]. 教育观察 , 2025, 14(02): 97-99+127. DOI:10.16070/j.

[2] 刘丙华 . 高阶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方法 [J]. 华夏教师 , 2024,(34): 31-33. DOI:10.16704/j.